“钦赐兰”以本地画家陈钦赐(左)名字命名,中为张允正,右为与他一起奋斗事业的妻子范彩英。

胡姬花对新加坡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对张允正而言不仅是对父亲一生心血的传承,也是自己多年付诸努力的事业!他希望可以继续他家的胡姬花事业,也希望新加坡的胡姬花产业得以延续!

UW:你父亲从事胡姬花种植业有超过40年的时间?你是在怎样的情况入行?
当时我对胡姬花没有丝毫兴趣,毕业后在外面工作了四、五年,父亲可能因为没有人接班而意兴阑珊,有时生意上门,他却介绍给其他人。我从小就在胡姬花园长大,非常清楚父亲对胡姬花的特殊情怀,觉得就这样放弃多年的心血,实在很可惜,所以决定子承父业。

UW:这份工作的挑战在哪里?而乐趣又在什么地方?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连胡姬花基本的分类也不知道,跟客人交谈时甚至不知道客人在讲什么,一切得从零开始学习。还好当时资讯科技已经相当发达,我可以在网上搜寻到很多资料,看到各种五颜六色,稀奇古怪的胡姬花照片,还有一些研究阐述为什么某些胡姬花长成某种特别的形状或颜色,其特定的功能和相关进化史。这些都非常有趣,跟客人分享时他们也都很惊讶,原来胡姬花世界比他们所知道的更精彩!后来我把其中一些能够在本地生长的外国品种引进新加坡,并且尝试用温室设备来种植一些原本不适合本地气候的兰种,让本地胡姬花市场更加多样化。看到曾经从未看过的胡姬花在自己的花园里开花,我的兴趣就越来越浓厚!

UW:谈谈本地胡姬花种植业,全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
据我父亲的回忆70年代差不多有200多家业者,那时应该是新加坡胡姬花种植业的鼎盛时期。一些受追捧的胡姬花品种,如同股票一般,一天一个价,几十块几百块一棵都有,甚至超过当时黄金的价格!

UW:这个行业在你父亲的那个年代与你这个年代有什么不同?
我父亲那个年代都是开放式露天种植,大家种的品种都差不多,主要就石斛兰 、莫氏兰和跳舞兰三大类,直到我加入的时候仍然是这样。我当时就想种一些别人没有的,所以花很多时间去尝试,收集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试验,也到其他国家去学习他人的经验。目前我们以种植蝴蝶兰为主,采用封闭式密集种植。这可以大幅度提高土地使用率,也能更好地控制病虫害。新加坡的胡姬花出口业曾经相当昌盛,但是近20年来却不断下滑,主要是面对泰国、台湾等其他国家的竞争,新加坡的成本太高,没有价格优势。另外就是土地被征收,很多花农被迫结束营业,目前本地只剩下20家左右。

UW:谈谈胡姬花的育种?这项工作容易吗?成功率多少?消耗时间?
一般胡姬花新品种的培植需要最少5年的时间。由于胡姬花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生物,它们的染色体数量有些多达50-60对或以上,比人类多得多,所以在配种的时候有非常多的组合可能,因此要得到一个理想的配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UW:除了种植和培育,允龙花园(Woon Leng Nursery)也到学校给孩子们分享胡姬花的知识和种植乐趣?为什么会有这个计划?
大概是2005年的时候开始与孩子们分享有关胡姬花的种种。胡姬花是生物进化非常有代表性的植物,以此为切入点,配合中小学科学课的相关内容,不仅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具像的了解,也能引发他们更多的思考和兴趣。比如说繁衍
(reproduce),胡姬花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颜色甚至味道,都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成功吸引或配合其特定的授粉者演变而来的。小孩子看到、闻到、摸到实际的样子,跟从书本上学习是完全不一样的。

钦赐兰

UW:培育过的最特别最引以为豪的又是什么胡姬花?
是钦赐兰(Cattlianthe Tan Khim Ser),这是我早期配的,橘色花朵,带有一抹鲜红在中间,花朵簇生,颜色鲜艳靓丽,一年可以开好几次!2009年的时候,以本地著名画家,更生美术会会长陈钦赐先生的名字命名。当时他以此花作画,还把他的名字巧妙地融合在画中,当时晚报的标题也非常有意思,叫“画家名有花,钦赐画有名!”

UW:听说胡姬花圃面对迫迁不续约的命运?对花农来说有哪一方面的打击?你们有什么打算?
不久前国家公园局提出了原地重新招标的方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不过跟搬迁比起来,这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消息。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根本,任何改革、创新,都必须在有稳定土地的前提下进行。我们有很多东西想去尝试,但是由于目前土地的不确定性,所以很多实验都暂时搁置而无法进行。
胡姬花对新加坡来说有着特殊意义,对我而言不仅是对父亲一生心血的传承,也是自己多年付诸努力的事业!我希望可以继续我们的胡姬花事业,也希望新加坡的胡姬花产业得以延续!


简介:张允正,46岁,毕业于国大商学院,城市农夫,16年前不慎坠入花花世界,至今深陷在胡姬花迷阵中。

允龙花园地址:
70 Jln Lekar,Singapore 698949
网站:woonleng.com


text: 刘汶錝 photos: 华文媒体集团+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