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长开始重视绿色疗法 ,不想让孩子生病时吃太多药物或打针,越来越多父母带小儿去中医推拿,采用最自然、安全的方法来防病、治病。

育儿专家说,孩子喜欢父母抚摸与按摩,除了让孩子有安全感外,也可促进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

拳器道医疗保健药业中医师吴施谕(31岁),对小儿推拿学有所好。自义安理工学院毕业后,到新加坡中医学院修读五年中医专业课程,之后再获取南京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数年前,她专程到中国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习培训,回到新加坡后极力推广这门小儿推拿疗法。

与普通按摩不同之处

吴施谕医师说,小儿推拿已有2000多年历史,早期新加坡很少人会用这门技术。最近家长开始重视绿色疗法,不想让孩子生病时吃太多药物或打针,越来越多父母带小儿去中医推拿,采用最自然、安全的方法来防病、治病,中医小儿推拿慢慢地在新加坡普遍化。

中医小儿推拿除了一套手法之外,外加中医文化最重要的特点,即辨证论治。吴医师说:“我们根据不同小孩的体质,在推拿的穴位方面加以调整。小儿最常见的病症多属消化系及肺系问题。比如说小孩常常不想吃饭,都可以通过捏脊、揉足三里、补脾经来促进胃口。”

她说,小儿推拿操作顺序很重要,先从头、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不过通常也是要看宝宝的配合度再作调整。操作次数与时间根据小儿不同的情况而定。

“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手法

中医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轻快柔和、平稳着实。尤其对于新生儿,手法更应轻柔,使之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变通在心。虽说都要柔和,但是一些穴位仍要以柔带刚,刚柔并济。

新生儿至幼婴的脑门和身体器官都非常脆弱,推拿时注意哪些事项?吴医师说,新生儿囟门未闭,做头部推拿要多注意,不可太使力。

她分享自己一个经验时说:“我妈妈是保姆,帮人看顾孩子。当我还在读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小孩子,对小儿推拿很感兴趣,根据书籍上的指导,给一个孩子轻柔推拿,每天经常这么做,宝宝竟然接近一年连小病都没有,足以证明小儿推拿的防病疗效是非常明显的。”

小儿推拿适合年龄:12岁以下的小儿,尤适用于7岁以下的孩童与幼婴。

介绍两种小儿推拿法

吴医师特别向读者介绍两种小儿推拿法:捏脊疗法和摩腹疗法。

捏脊疗法:

功效: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常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失眠及小儿疳积,感冒,发烧等症状。

手法:

  1. 让宝宝俯卧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
  2. 捏脊者站在宝宝后方,两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半拳状;
  3. 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低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两手交替前进,从下向上边推边捏边放。

重复做三至五遍,至宝宝皮肤红晕为度。

摩腹疗法:

功效:促进消化不良、积食、便秘、腹痛、食欲不振。

  1. 手法:
    让宝宝仰卧在床上,保持放松;
  2. 指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用掌面着力,附着在幼儿体表一定部位上,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运动,通过腕关节连同着力部分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形摩动。顺时为泻,逆时为补。

重复做3至5分钟为度。

小儿推拿有哪些禁忌?

吴施谕医师提醒有下列症状者不适宜推拿:

  1. 各种皮肤病患以及皮肤破损:局部烧伤、烫伤、擦伤、疔疮、脓肿等;
  2. 急性传性疾病:水痘、手足口症、病毒性肝炎;
  3. 有出血倾向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4. 其他:胎毒、疮疡、癌症、传染病、开放性损伤。
    小儿推拿适应症则包括:感冒、咳嗽、发热、腹泻、腹痛、呕吐、积食、厌食、遗尿、夜啼。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1. 推拿室的要求:应选择避风、安静、光线明亮的房间,要保持清洁卫生,温度适中为宜;
  2. 操作者的要求:保持双手清洁,操作前洗手,并不能佩戴戒指、手镯等;
  3. 经常修剪指甲,保持指甲圆滑,以免损伤小儿肌肤;保持双手温暖,避免小儿着凉而加重病情;
  4. 小儿不能过饥过饱,最佳时间在饭后1小时进行;
  5. 小儿哭闹时应先安抚小儿再推拿治疗。推拿师要注意小儿体位,以使小儿舒适为宜,以便消除小儿恐惧感。

 

吴施谕中医师
拳器道医疗保健药业

text: 林弘谕 photo: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