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学,包括第一次上幼儿园的孩童,最让父母担心的是什么?一般上,离不开这几件事:哭闹、怕被人欺负、食物不适合、生病等等。

很多年前,记得我第一次送孩子到幼儿园上课时,最担心他坐不定,因为这个孩子生性好动多话,平时在家里已让照顾他的婆婆叫苦连天,每天都向我们投诉说孩子身手敏捷像猴子,稍不留神就攀爬到家里的铁门上,吓出她一身冷汗,时刻害怕他跌伤磕伤。对于第一次上课,无论是孩子或家长,心里总有不同的忐忑。

第一期“Ukids”单元的推出,正好是学校开学,我们请来莱佛士儿科医疗中心儿科顾问张劲禾医生(Dr Chong Jin Ho),为大家谈谈开学后最常见的五件事。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是幼稚园和小学开学后,孩子最常见的毛病,如咳嗽、伤风流鼻水、发烧等。通常,这些疾病具有一定自限性(Self-limiting)的病程(例如持续三至八周的咳嗽大多是感染后发病,有其自限性);若孩子出现昏昏欲睡、呼吸困难,或是平时不太想喝水等症状,应带他给医生诊治,确保未感染流行性感冒,避免最终患上支气管炎(Bronchitis)或肺炎(Pneumonia)。

若患上流行性感冒,应避免传染给其他人;同时,教导孩子远离那些患上流行性感冒者。医生建议家长给孩子注射疫苗,以预防季节性流感毒株。

02 手足口症

手足口症(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不容忽视,如果发现孩子身上长红疹、口腔溃疡和发烧等,他可能感染了手足口症。这是相当常见由孩子之间相互传染的病症。

刚过的年底学校假期和父母出国度假,为手足口症病毒传播、潜伏及传染提供了机会。
开学后,家长每天应为孩子做手足口症的自行检查,再把孩子们送去托儿所和幼稚园。
手足口症可通过空气、飞沫、唾液、泡状流体或粪便加以传染,通常五岁以下幼儿较易受感染,成年人也有可能感染。

张医生指出,无论在家里或幼儿园,经常清洗与消毒玩具、餐具、面巾与浴巾等,是预防感染手足口症的途经。一旦染病,医生会给予药物以减轻口腔溃疡等的疼痛,否则疼痛将影响喝水和进食。这也属于自限性病症,若孩子无法喝水(或喝足量的水),或许得根据病况需要而住院治疗。

这里,给大家多了解手足口症;它的潜伏期为三至五天,发病期七至10天,不过传染期可长达四至六周。

保健促进局制定一套健康检查指导,鼓励家长了解四个方面的检查内容,包括:

  1. 测量孩子的体温(通过口腔或耳朵)。
  2. 让孩子张开嘴巴,说“啊”,然后用手电筒照着嘴巴,检查孩子的舌头、口腔内壁及嘴唇上是否出现溃疡症状。
  3. 让孩子摊开手掌心,检查是否有小粒、粉红色的肿块或水泡,也检查手背。
  4. 检查孩子的脚背脚底是否长有水泡。

03 肠胃炎

怎样才知道孩子患上肠胃炎(Gastroenteritis)?若孩子出现严重呕吐,或有腹泻连带发烧的现象,应马上求诊,检查他身体脱水的程度。

药物可暂时控制与缓解上述病况,但是无法完全停止腹泻,因为那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
要预防肠胃炎,必须经常洗手,尤其是用餐前。

04 受伤

在幼儿园或小学玩乐,人多难免发生碰撞,或意外跌伤事故。跌伤轻则割破表皮,重则可能导致骨折、头部创伤等等。

张劲禾医生也看过一些孩子在学校食堂被热汤烫伤的意外的病例,尤其是孩子喜欢跑动,或是因为赶时间买东西或吃东西,这样的意外难免发生。作为家长,应该提醒孩子多加注意周遭的环境,尤其是初入学的学童。

另外,上下梯级也必须多留神,孩子喜欢你推我挤,容易发生跌伤而扭伤脚部或撞伤头部。

05 压力

每天起早摸黑上课,对于一些孩子而言,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事。一般上,孩子喜欢到学校上课,跟同学一起玩乐,但是繁重的学业与功课压力往往让他们难展欢颜,甚至出现心理压力,对求学失去信心。

现在开学不久,家长平时必须留意孩子的言谈举止,若发现学业压力导致心理问题,应及时给予辅导与鼓励,从容应对,而非雪上加霜,诸多谴责。让孩子学习按部就班,逐一排解压力,重新找回求学的乐趣。

张劲禾医生
莱佛士儿科医疗中心儿科顾问

text: 林弘谕 photo: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