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是一种力量,通常是想要挣脱,不想被困住缚住。叛逆的孩子常不被理解,一旦被理解了之后,大人可以听见叛逆孩子内在悲伤的声音。

现代父母因为忙于工作,缺少时间陪伴孩子,自然也在沟通方面出现种种问题。
随着孩子的成长,有了自己的思想,在交流上几乎没有共识的情况下,“叛逆”这样的字眼就出现了。

亲子之间需要沟通,但要如何有效沟通,是一门大学问。《优一周》找来亲子教育专家李崇建告诉读者亲子沟通的重要性。李老师至今在世界各地公开演讲超过2000场,他也常到本地主持亲子工作坊。

以下是本刊与李崇建的问与答:

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双方彼此理解,理解一件事的发生,懂得彼此的感觉、期待、想法,甚至更深一层次的爱、价值、意义。
但是时代从封闭走向开放,过去的旧年代,我们通常要孩子听话,然而听话本身不是沟通,倾向于命令。当开放的年代来临,家长根深蒂固的想法是“听话”,往往倾向“说服”孩子,离沟通就会越来越远了。

沟通在亲子关系间扮演的角色是什么?
沟通就是彼此了解,让人与人更靠近,更能分享与表达。若是亲子之间沟通良好,孩子就会懂得与人连结,表达也会顺畅且健康,将来在人际相处上,会展现在互动、合作与创意上。

若是亲子间沟通不良,孩子日渐成长过程,会形成不想表达、愤怒以对、畏缩不前、争辩说理、忽略人的连结…。

如何有效沟通?
父母得注意有效沟通并非“说服”,但父母常感到困惑,难道孩子可以为所欲为?这是父母的误解,沟通不代表放任、宠溺。

有效沟通需聆听对方表达,不是打断、说理、指责、教导或答应。听见对方的声音,好奇对方的想法,也能和谐表达自己,才能让双方理解彼此。

传统(父母威严)还是现代(开放协商)沟通方式比较好?
传统的年代为了稳定秩序,传承知识与经验,威严的管教方式,自有其必要性。但是时至“加速的年代”,社会秩序、知识、经验都以快速的面貌转换,威严的沟通方式,已经没有这样的条件了。

威严的沟通方式,往往创造出各种弊病。威权管教下,即使孩子乖乖听话,一路成绩顶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听话的孩子发展偏弱。

针对个别孩子是不是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呢?
每个人个性不同,气质不同,沟通方式不同,也有不同结果。

但是我喜欢的沟通方式,是一体适用的方式,因为人的价值都需要被看见,内在都需要被尊重,因此我只有一种沟通方式,熟悉我的朋友知道那源自“萨提尔模式”。

我曾在各地现场示范,如何应对各种状况孩子,都只使用一种沟通方式。

如果真的沟通不了,可以求助谁?
我每天都会收到求助信,询问亲子沟通怎么办?
我的建议有几个:

  • 找寻专业沟通人员,比如心理师、辅导员、教师协助。
  • 阅读相关书籍,组成读书会,有意识的学习沟通方法,且有伙伴练习。
  • 参加相关工作坊课程,更快速体验沟通情境,看见自己卡住的点。

简历:李崇建,毕业自东海大学中文系,结合亲职教育、阅读、写作与生命教育,与友人共同创立千树成林创意作文、快雪时晴创意作文班,致力于推广阅读、写作、文学与教育工作。出版过多本著作,其中《麦田里的老师》获选2013年《中国教育报》影响中国教师之1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