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星二代问:“你有写过艺人访问稿吗?”,“有,怎么没有。”我很老实答:“可惜,只写了三分之一,就胎死腹中。”记得在上个世纪,有一本香港的电影杂志,为了要维持在星洲的销路,其老板就找我来客串写本地的艺人。可惜我只写半篇还没到,就敲退堂鼓了。

或许是我卡姑根本不适合吃娱记这行饭,所以一开始写就觉得难如登天,真的。不是说艺人被动不合作,主动合作了又如何?好几次看到他们出席记者招待会,一个个像木头般的在前面,没半丝所谓的性格,也没半丝所谓的特色,回答的话题又味同嚼蜡。刚出道的“菜鸟”说话时的表情和手式,如同模印出,还情有可原。但有些资深的“老油条”,至今仍旧活在“香江星爷”的“无厘头年代”,可怜。

当然,本姑娘也是在娱乐圈混饭吃的,十分清楚不讲不错,多讲多错,越说越错是啥样的回事。最怕就是传几传,转几个弯,断章取义,本意全失,一点好处也无。因此,若要做娱记的当场直接写出,落笔成章,一气呵成,也很难吧。艺人访问稿拿去办公室写,过后回家再修改,没人说不可以。只是,这样的写法算不算访问,见仁见智。对我个人而言,那只能称为“写作”。虽说上台做戏的人,下了台还得做戏是不大对路。但意大利的老牌时装设计师Valentino曰:“我喜欢有思想的模特儿。”听,听,有思想的人通常是讨人喜欢的。

记得多年前和秋官在台后闲聊,他就说了一段令我没齿难忘的话:“要别人重视你,首先就要证明给他们看,你有什么值得被重视的地方。”我不知这话是否出自于他个人思想,或是如鹦鹉般的重复他人名言。但其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很有见地的“老江湖”。

可惜,我所遇到的艺人十个当中,有九个半是看而生厌的。做戏的人,不会做戏,那还要谈些什么呢?一般艺人访问稿写不出水准,就是这个道理。而我这里所谓的做戏,是指艺人平时要多阅读一些名人传记,把他们所说的经典语录背熟,然后才可以在娱记和观众面前搬出来发表,至少能够假扮装作成一名极有墨水,有内容的艺人。

从前有一位名叫弗莱特的希腊人,他曾服侍已故的船王奥纳西斯,长达十年之久,最终发现了主人成功的秘诀。他向媒体爆料:“某个晚上,我看到他不停的背着自个儿写的手稿,在甲板上渡来渡去,自言自语,整整花两个小时。看上去仿佛是为次日接受媒体的访问而做准备。他就好像一个演员在排练做戏。真相是他希望自己能给群众一个‘博学多才’的明星形象。”这,很值得演艺工作者借鉴吧,尤其是那些刚出道的“菜鸟”。

701叽喳坊
Text:Lady卡卡
Lady卡卡表面是位编舞老师,但暗地里,却是一位“八卦精”,本地娱乐圈的屎尿,都逃不过她的眼睛!

以上专栏内容均不代表本刊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