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寓言
2008年美国房市崩盘前,原来已有一批反向操作的投资人因看准金融机构所制造出来的盲目房贷危机,为自己创造谋钱生机。

Christian Bale
危机是生机
此片改编自Michael Lewis的著作《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剧情讲述在2005年,性格古怪的圣荷西基金经理人“Michael Burry”(Christian Bale饰),钻研成千上万房贷所包装而成的高评等房贷债券,结果有了意外的发现:他发现这些金融商品竟然充斥着,未来几年绝对会违约的房贷。
然而,华尔街银行家和政府管制机构都无视这颗定时炸弹,“Michael”于是趁机创造出一种金融工具,称为信用违约交换,来“卖空”生机蓬勃的房市,这让他避险基金的投资人惊愕不已。此时,“Michael”的商业策略却传到年轻华尔街银行家“Jared Vennett”(Ryan Gosling饰)的耳中,于是他开始利用摇摇欲坠的叠叠乐,来说服火爆避险基金经理人“Mark Baum”(Steve Carell饰),在信用违约交换投资几亿美金。
“Mark”和他的分析师团队(Rafe Spall饰“Danny Moses”、Hamish Linklater饰“Porter Collins”和Jeremy Strong饰“Vinnie Daniel”)起初半信半疑,后来自行展开调查,他们特地研究佛罗里达的房市,走访能言善道的房贷经纪人。原来那些人经常为资格不符的申请人办理贷款,让人完全不用支付头期款,即可拥有好几栋房产。
20岁左右的基金经理人“Jamie Shipley ”(Finn Wittrock饰)和“Charlie Geller”(John Magaro 饰)正巧遇上房市大泡沫,他们急欲打进金融界的大联盟,却发现自己区区3000万的资金,无法达到15亿起跳的门槛。于是,他们只好求助金盆洗手的银行家“Ben Rickert”(Brad Pitt饰),“Ben”还真的运用自己的人脉,帮这两个小子跟华尔街对赌……

Brad Pitt
必须改革银行体制?
正如片中不少金融机构或银行用来包装高评等房贷债券的各种手段,尽管导演Adam McKay(47岁)已经很用心地在不同阶段,插入由名人讲解的金融解释,但相信多数的观众还是会有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的困惑。
但这也表示许多平民老百姓在当时也是在一知半解的误导下。,因听信房贷经纪人的保证,加上自己的贪婪,才会毫无顾虑地一再申请不同房贷,造成最后从房贷申请者到金融机构都无法收拾的局面。
这次在片中,拥有出色演出的Steve Carell(53岁)说:“如果我参加鸡尾酒会,有人问我这部电影在说什么,我会问他:‘还记得次贷危机爆发时,有很多公司濒临破产,却没有半个人因此坐牢吗?还记得整个经济体系崩盘,政府出钱纾困吗?这就是整部电影要说的东西,这是恐怖片,比我描述的还要恐怖几百倍。’”
导演则希望观众在看完电影后会採取行动:“我想像这部电影会让观众愤怒,走出戏院后,开始质问议员对于金融改革的立场,这是我对《The Big Short》的期许,我希望观众会告诉议员:‘不管你是左派或右派,只要你不改革银行体制,我就不会投你。’”
吸睛演出

这次参与演出的卡士十分坚强,但其中以Steve Carell饰演的暴怒避险基金经理人最为突出,电影最后他决定“脱不脱手”的决定,亦反映他的良知纠葛。
油腔舌调

相比之下,休息了1年多的帅气型男Ryan Gosling(35岁)好像重新找到自己的演出定位,诙谐演绎一个毫不掩饰自己贪婪欲望的银行家。
客串明星
客串演出的明星厨师Anthony Bourdain、女星Selena Gomez和Margot Robbie尝试用浅白易懂的比喻,为观众解释各种金融词汇,让观众能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上了一堂速成课。

Margot Robbie
演员:Christian Bale、Steve Carell、Ryan Gosling、Marisa Tomei
导演/编剧:Adam McKay
可看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