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著名写词人小寒于2011年开始出书,第1本是散文集《眼泪是胶囊》,第2本是长篇小说《无指幸福》,第3本是短篇奇幻小说集《回不去的候车站》,3本都是不同类型的风格,原因很简单--追求新鲜感。

半辈子是“科学家”
“就跟我每天都不爱吃同一种食物一样,新鲜感。哈哈。我不想每一次都重复自己,这样我会觉得很闷,没有刺激,没有挑战。其实散文、长篇、短篇…只是形式上不同,内容和书里的讯息其实和我本人一样,正面、励志。再说,每一次写书的目的都不一样。

散文是为了纪念2008年辞去实验室工作,长篇是因为这是我自小的心愿,也是考验自己耐力的一种方式。短篇是则因为脑子里有一个个故事一直挥之不去必须把它们‘吐’出来。”

小寒今年3月推出新书《回不去的候车站》,收录10篇小说,以亲情为主题,并用科幻元素包装。

从小寒写词作品中,感觉不出她是一个会写“奇幻小说”的人。她笑说:“奇幻感觉没有,但科学应该有吧。在我的歌词作品当中有‘双栖动物’、‘抛物线’、‘水蒸气’等等。学生时期,我喜欢Charles Dickens、Jane Austen、Charlotte Bronte英文书,但因为2008年前在ASTAR从事科研工作,所以可以说我半辈子都算是个‘科学家’吧,血液里沾染了一些‘科幻’元素。”

至于崇拜或喜欢的作家,小寒以前最常看的是Jane Austen写的书,喜欢因为她是那个年代的“先驱”,“女性在那个年代都等着嫁人,一般不工作,更别说是拥有自己的事业,她终生不嫁,献身于文学。她书中的女主角都和她一样‘反传统’,虽然她们最终都等到真爱。这些故事似乎是作者一种渴望的投射面。文学本应是作者生活、思想的一个延伸,而Jane Austen做到了。现在喜欢夏宇的诗,因为她非常怪异、有趣,刺激大脑的味蕾。”

写词挑战大
写书VS写词,小寒认为,写词挑战比较大。

“因为填词工作建立在另一个艺术形态上,受到作曲人和歌手的限制,比如字数、感觉、风格、韵脚、专辑走向等等,必须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自己的创意。写书没有以上的顾虑,自由很多。当然挑战还是有的,因为这是一张靠自己真本事的战役,不躲在歌手形象和专辑的包装后面。好,功劳是自己的,但不好都是因为自己的能力,表现不佳,不能赖别人,没有人会为你分担责任。”

写词人VS作家,更享受哪个身份?她说:“这好像在问一个有两个小孩的妈,你比较疼爱哪一个孩子?两个都享受,也有压力。哈哈。”

6月中下旬,小寒为宣传自己的书,去了一趟中国,第一站是武汉,先试试水温、看看反应如何,出版社再来规划。

“其实两本书刚上架不久,前两个月是网购。听说销量不错,不少中国读者都已经购买,才刚拿到书,所以口碑如何要下来几个月才知道。”
(Text 李秀文/Photo 陈思源@新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