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柔长堤100年,想起长堤的条条框框。包括长发不得进入、蓝色护照和半缸油等等。

摄于1975年12月17日的长堤。(图片:SPH Media)
不愿堵在车龙宁愿走路越过长堤赶快回家过圣诞节。摄于1976年12月23日。(图片:SPH Media)

新柔长堤100年,我想写一写。
对我来说,马币兑换率很诱人,已经超过3,很多人喜欢越过长堤吃东西、买东西、按摩、剪发和美容,甚至添车油、买厕纸。我不喜欢被堵在车龙的感觉,也没有这种耐性,即使兑换率是5,我想也应该是一样无动于衷。
说长堤,自己本身与长堤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倒是记得一位友人的母亲,在50年代,因丈夫出轨,她数次在长堤徘徊寻死(当年新加坡还没独立,行走长堤无需护照),看着涛涛海水,再想起家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她于心不忍。
另在中学的时候,一位同班的丘同学每天”出国”念书,从新山越过长堤到华中校园,他每天差不多4点就起床,摸黑跟着拥堵的车队和人龙到另一个陌生的国度求知识,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现在在美国拥有自己的一片天,是交通方面的权威。另新谣时期,以翁精敏为首的华中”二一小组”创作了一首歌颂”长堤”的作品,领唱周永聪音色漂亮,至今仍印象深刻。

70年代蓄留长发的男士不得进入新加坡。摄于1972年1月10日。(图片:SPH Media)
穿梭新马两地专用的蓝色护照。(图片:SPH Media)

与长堤条例有关的记忆,更是一箩筐。1965年8月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后,新柔长堤成为两国边境的连接通道。长堤两端的新山和兀兰都设有入境检查站,新加坡方面从1967年6月起实行护照管制,马来西亚方面也从该年9月起实行护照管制。

新马专用蓝色护照

当年,从1967年开始,穿梭新马两地还有一本专用的蓝色封面护照,这本蓝色护照用了差不多30年,在1996年12月31日走入历史。在2015年,这本蓝色护照还被选为新加坡”建国50周年时间囊”的50件物品之一,可见其代表性。
从60年代末开始,新加坡政府发起”反长发”运动,当局不赞成”嬉皮士”文化(Hippie Culture),”嬉皮士”文化兴起于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在60年代的西方,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嬉皮士”的形象代表之一就是不修边幅蓄留长发,这也是本地短发政策和运动被强制执行的原因。1972年1月10日,内政部的”剪发行动”(Operation Snip Snip)在兀兰关卡展开,新加坡籍蓄留长发的男士在入境新加坡关卡时会被挡驾,护照会被扣留,择日理发后再到位于皇后坊移民厅取回护照。而其他国籍的蓄留长发的男士可选择到距离兀兰关卡50米处的两间理发店理发,合乎规格后才获准入境。
我也记得170号巴士,当年我的同学每天就是搭乘170号巴士到新加坡读书。1971年4月11 日,170号巴士穿越长堤往返于奎因街总站(Queen Street Terminal)和新山之间。当时也有很多马来西亚德士在奎因街总站招徕乘客。
当年入境马来西亚,还需要填写入境表格,那是在1971年8月15日实施的条例。而最新的消息是,从明年(2024年)初开始,乘坐汽车在两个陆路关卡通关将无须出示护照,扫描QR码即可。相信这可加速通关时间,有助缓解陆路关卡的交通拥堵情况。
还有一段时间,友人开车进新山,都提心吊胆特别留意汽车油箱是不是至少还有半缸油。由于长堤两岸的汽油零售价落差太大,好多新加坡人都喜欢到那里”打油”,这个”半缸油”条例是在1989年4月17日实施,条例维持2年后在1991年修改,规定所有出境的新加坡注册车辆,在离境时油缸必须存有至少四分之三缸的汽油,违法者将被罚款高达500元。

经常拥堵的长堤。摄于2022年9月22日。(图片:SPH Media)
疫情期间长堤出奇的静。摄于2020年3月18日。(图片:SPH Media)

长堤一直很拥堵,每天至少有40万人利用长堤和第2通道,但在疫情期间这种热闹的场面完全消失,非常冷清,也让人很不习惯,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长堤无法正常运作的最长时期。

疫情期间的长堤

疫情期间的2020年3月18日,马来西亚开始全面实施行动管制令(Movement Control Order, MCO),限制马国公民出国,也限制所有外国游客入境。马来西亚锁国首日,新柔长堤一改往日交通拥挤的情况,格外空荡荡。在2021年11月29日,新马政府开始开通两国间的第一条陆路疫苗接种者旅行通道(Vaccinated Travel Lane, VTL-Land)。初期,每天只让两国共2880个公民、永久居民,以及长期证件持有者,乘搭指定短程巴士越过长堤往返两地,但长堤一样冷清。到2022年4月1日,长堤在经过近2年的关闭和限制后,再次全面重新开放。

注:
Text Glenn Low 刘汶錝 
刊登于第912期《优1周》,2023年5月26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