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泛滥的时代,你是否能够不被迷惑,将它们一一识破呢?本刊请到本地艺人陈丽贞(52岁)和洪慧芳(58岁)来分享她们的经历,并教你如何机智分辨真假新闻!

洪慧芳+陈丽贞 如何应对

名人“死讯”
名人“死讯”是假新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多年前传出成龙与李连杰去世的消息,闹得沸沸腾腾,洪慧芳和陈丽贞虽也有所耳闻,却很机敏地看出端倪。
洪慧芳表示当下虽然只当做娱乐新闻来看,但也会跟其他来源确认,且新闻底下也有人留言提醒是假的。
识破了成龙的假新闻,却没看破李连杰“死讯”的陈丽贞说:“因为之前看报导时他病得蛮重,气色也没那么好,期间我也有看他的电影,然后他整个眼睛肿肿的。”可见假新闻也会利用真实信息误导群众。

“照骗”
此外,洪慧芳和陈丽贞连同阿姐郑惠玉也遇过不知名的美容和瘦身产品公司假造照片,声称她们代言该品牌,用了产品后见效好。为避免不知情的观众受骗购买该品牌产品,她们将此事告知公司处理,也在社交媒体上声明解释。
2人无奈表示如今科技发达、人心叵测,假新闻在所难免,因此更该保持警惕,阻止假新闻肆虐。

5招破解假新闻

不确定看到的文章、照片或视频是真是假?不妨问自己以下5个问题:

  1. 作者是谁?
    是谁写的文章、做的调查或发的视频,只需在网上搜索就能查到。了解该新闻作者是否可靠,并找出其所偏向的立场,以确保信息中立、可信。
  2. 目标群众是谁?
    新闻常依据受众群的不同,从而改变呈现信息的方式。浏览网页时不难发现其针对的目标群众,因此在消化信息需时刻谨记、不可轻信。
  3. 谁将盈利?
    几乎所有新闻渠道和作者从文章中盈利;若读者点进文章,他们可从中赚取广告费,而机构很可能有大公司资助。意识这一点可大量透露谁有权利决定新闻走向。
  4. 谁得谁失?
    不管再小的新闻也会对现实世界产生影响,因此在阅读时需留意谁可能因此获利或损失,不让你的行为、态度或想法被该新闻左右。
  5. 还少了什么?
    注意新闻是否有明显或不易察觉的信息被省略,例如提供的调查结果并无完全解释调查对象或人数,或者没有提供所引用的话的背景。这些省略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作者想要引导读者作出“直截了当”的结论。作为读者,试想还有哪些本可提供、却为何被省略的信息。

推广良好网络风气
为了提高国民的媒体素养,及推动良好网络风气,并杜绝假新闻的传播,媒体通识理事会(Media Literacy Council)在2012年成立之后至今,已经是第5度举办全国性质且将维持一整年的“推广良好网络风气运动”(Better Internet Campaign)。
今年的“推广良好网络风气运动2018”的受众群将扩大到各年龄层,标题是“Be Safe,Be Smart and Be Kind Online!”。今年11月至12月间的活动主题是“假新闻” (Fak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