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被骗!
要如何不掉入骗局? 诈骗者花招百出,通过不同形式来招摇撞骗,最终骗财骗色。本地公众可以如何预防,不成为受害者;本刊邀请到歌台巨星刘玲玲来分享受骗经验,以及应对策略。
听刘玲玲说“妈妈被骗走$5000”
本地歌台红星刘玲玲(55岁)其实也遇过骗局,刘妈妈曾在几年前被骗走$5000。
“还记得当时妈妈是在接到电话,被通知自己中奖了,但先支付$5000的保险金,才能领奖。妈妈比较容易相信人,所以就受骗了。”
事件发生后,刘玲玲并没为母亲报警,但对于骗局或诈骗案的警觉性大大提高,之后接到的诈骗电话都一概都不加理会,不让对方有机会行骗。
刘玲玲认为,不论是网络骗局或电话骗局,诈骗者的手法层出不穷,因此如果要避免自己成为网络诈骗案的受害者,必须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加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尤其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传来的信息、电邮或打来的电话,更不能随便在电话或电邮里提供个人资料,让对方有机可乘。
如果遇到电话骗局该如何?
刘玲玲说她会选择婉拒对方的任何要求,不给他们任何再打电话来的机会。最实用的一句话就是:“不用了,谢谢。”然后直接挂电话。
刘玲玲想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贪心,这样一来骗局找上门,拒绝便成了易事。
周围的家人和朋友也能多加注意家中的长辈,切记一定要确认过电话、电邮或信息的来源,才回复或点入网站。
常见网络骗局
随着网络的普及化,每一天每一个人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可想而知通过网络来行骗的案例也有所增加。
本地最常见的网络骗局包括:网络钓鱼(Phishing Scam)、网络镜头(Webcam Scam)、冒充骗局(Impersonation Scam)、网络情色骗局 、订阅骗局(Subscription Scam)、假收据骗局(Fake Receipt Scam)等,而且诈骗手段越来越高明,一不留心,就很容易成为网中人。
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是网络使用者受骗的主要原因,因此不论是大人、小孩或年长人士都得小心再小心。
媒体通识理事会(Media Literacy Council)主席骆伟汉指出,一些常被忽视的错误,也包括了人们在参加面簿的比赛时,将个人资料留在面簿的评论中。他提醒大家在发出个人资料或点击链接之前,要详查细节,因为一些电子邮件或网站可能看似真实,但实际上是个骗局。诈骗者也很擅长玩弄所谓“难以置信”的交易骗局。最重要的是,新加坡人在网上互动时,要保持警惕,避免成为在线诈骗的受害者。
预防被骗
现代人的生活忙碌,也许无法时时刻刻陪在父母身边,提醒他们上网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以下的简单3步,让乐龄人士可以更安全地使用网络,不被诈骗者有机可乘。
- 设置强建的密码(最好至少是8个字符的长度,包括数字、特别符号、大写与小写字符的连串组合。你也应该定期更换你的密码,这样网上户口就不会轻易被侵入。)
- 保护个人资料以防被盗用。在分享你的个人资料(例如地址、出生日期、电话号码)之前,确保你登入的是一个可靠的网站,或你正与自己认识并信任的人士洽谈。
- 确认链接来源后,才点击进入网站。在点击网页之前,将你的鼠标悬停在链接上以查看其来源。它可能诱导你前往其网站,并以恶意软件来影响你的设备。
- 查明可疑收据。当你收到自己不曾购买的某项产品或服务的票据,请直接向供应商求证。这些虚假收据的诈骗类型,通常会诱导你浏览诈骗网站,要求你填写账户资料来核实你的采购交易。
- 知道你所注册的服务为何。有些公司可能要求你提供付款卡的详细信息,让你享有更廉宜或免费的试用服务,然后自动收取订阅费。在注册之前,请先查看该公司的评论,并阅读条款与条件。定期查看你的银行账单,随时察觉订阅费的任何异动。
推广良好网络风气
为了提高国民的媒体素养,及推动良好网络风气,并杜绝假新闻的传播,媒体通识理事会在2012年成立之后至今,已经是第5度举办全国性质且将维持一整年的“推广良好网络风气运动”(Better Internet Campaign)。
今年的“推广良好网络风气运动2018”的受众群将扩大到各年龄层,标题是“Be Safe,Be Smart and Be Kind Online!”。今年8月间的活动主题是“网络安全”(Cybersafety and Secur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