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的教堂
犹太教堂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犹太人的文化和生活的核心,更是犹太人的重要社区和社交空间。
犹太人在新加坡是少数民族,但他们在这里却建有2座犹太教堂,而且历史悠久,其中一座已有145年的历史。
这2座犹太教堂是位于滑铁卢街(Waterloo Street)的马海阿贝犹太教堂(Maghain Aboth Synagogue),Maghain Aboth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上帝保佑”;另一是位于欧思礼坡(Oxley Rise)的圣诺犹太教堂(Chesed-El Synagogue),Chesed-El 是“上帝的仁慈与善良”之意。两座教堂都是由犹太富商马纳塞·麦雅(Manasseh Meyer)出资建造。
犹太教堂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犹太人的文化和生活的核心,更是犹太人的重要社区和社交空间。这2座教堂不但设立了犹太人福利委员会以协助族群的社会和福利事务,犹太人的小孩还可以在这里学习希伯来文。
说到教堂所处的位置,可以回到新加坡过去的城市规划。在1828年,莱佛士制定的市镇图把奎因街(Queen Street)、滑铁卢街(Waterloo Street)和明古连街(Bencoolen Street)划定为欧洲人的居住地区。然而到了1850年代,不少欧亚裔、华人、印度人、犹太人、马来人和其他族裔开始迁入这个地区,同时带来各自的宗教信仰与文化。



马海阿贝犹太教堂
马海阿贝犹太教堂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在1878年创立,至今145年,它被称为是本地最古老的犹太教堂,且在1998年被列为国家古迹。不过本地第一座教堂其实是在“犹太教堂街”,也就是新那阁街(Synagogue Street),它成立于1841年,尽管现在教堂已不在,但街名照旧保留下来。早期的犹太移民大多定居在商业广场(今莱佛士坊)附近的驳船码头(Boat Quay)一带。第一座犹太教堂就建在犹太社区内的新那阁街,那是一座店屋形式的犹太教堂。
我对马海阿贝犹太教堂深感兴趣,造访隔邻的雅各·巴拉斯中心(Jacob Ballas Centre)的时候,以为可以顺道参观,没料到教堂大门深锁,只能通过为游客设立的网站 — — “新加坡心想狮城”,来阅读这座教堂。
这座教堂的外观是简朴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有顶回廊为建筑增色不少,拱形入口大门非常宽敞,昔日马车应该可以绕过这里。穿越拱形大门后,有台阶直通3道大门。教堂内部将新古典主义和殖民时期建筑风格巧妙融合,传统立柱和质朴墙面尽显简约,有意不留下任何装饰或图画。唯大理石地板、木制百叶窗、红色地毯、柚木、藤制教堂长椅,在简约中共同烘托出典雅氛围。
大堂二楼的 U 型看台,是后期才专为女士辟设的设施。祷告厅向西朝着耶路撒冷,让诵经台“Bimah”(诵读《摩西五经》的圣坛),正好朝向大厅西墙垫高了的壁龛(Ahel)。壁龛内放着犹太教的《摩西五经》(Torah),上面覆盖着的是一种刺绣精美的流苏幔子(Parochet)。悬挂在正前方的是长明灯,象征着曾在耶路撒冷圣殿燃烧的永恒火焰。除了一探拥有上千年悠久历史的犹太教传统,马海阿贝犹太教堂也是新加坡丰富历史和现代多元文化的见证。
记得马绍尔在1995年去世的时候,他的家人就是在这座教堂为他举行追悼会。当时有600名各界人士出席,代表外交部致颂词的是巡回大使许通美教授。



圣诺犹太教堂
欧思礼(Oxley)这个地方是以英籍外科医生托马斯·欧思礼(Thomas Oxley)的名字命名,他也是新加坡早期的欧洲种植园园主之一,尤其钟情于种植豆蔻。
本地犹太社群与欧思礼这个地区关系密切,位于欧思礼坡的圣诺犹太教堂是由犹太人富商马纳塞·麦雅(Manasseh Meyer)在1905年建造,至今有118年,这座教堂已在1998年被列为国家古迹。教堂由双迈建筑设计公司(Swan & Maclaren)的建筑师毕威尔(R.A.J. Bidwell)设计,教堂采用帕拉第奥(Palladian)风格,以富有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手法重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特色。犹太教堂前有一个宽敞的三拱形门廊,为建筑营造了一个宏伟的入口。拱门和科林斯式圆柱(Corinthian Columns)以及大型拱形窗户等古典特色在整个建筑中反复出现。
这座教堂也是新加坡最早安装煤气灯的建筑之一,尽管这些灯后来被电灯和水晶吊灯取代,但原来的煤气管道仍然隐藏在天花板中。

科学家爱因斯坦
印象中新加坡有很多犹太富商,我曾在《历史名人用过的码头 — — 庄士敦码头(Johnston’s Pier)》一文中提过身为阿什肯纳兹系犹太人(Ashkenazi Jewish)的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在1922年到我国向犹太族群募捐以便在耶路撒冷建希伯来大学。当时接待他的就是建造圣诺犹太教堂的犹太富商梅纳西·梅耶,梅耶在教堂附近同时建有豪宅(位置就在现今欧思礼径Oxley Walk的豪景园Belle Vue),这所豪宅曾经招待过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对梅耶的富裕程度发出惊叹,更将他比喻为吕底亚(Lydia)国王克里萨斯(Croesus),即“富可敌国”的代词。爱因斯坦的日记这样记录:“他的住宅像皇宫一样,有着迷人的摩尔式大厅。位处山顶,看得到城市与大海。在下面就是宏伟的犹太教堂,这是富豪为了与耶和华相互沟通而存在的。”
从爱因斯坦的描述,我们仿佛看见这座豪宅的磅礴气势。
Text / Glenn Low 刘汶錝
注:刊登在第928期《优1周》,2023年9月1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