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政府收购沙龙岛,通过填海造地计划将其与圣淘沙合并,沙龙岛从此彻底消失在地图上。

在1965年5月出版的时尚杂志(Vogue Magazine)特别报道中,李惠望被描述为新加坡最美丽的女性之一。(图片来源:SPH Media)
沙龙岛成为新加坡第一个旅游岛。摄于1967年9月18日。(图片:SPH Media)

念小学的时候,知道新加坡有52个外岛(现在的记录是63个),从此对外岛感兴趣。当然这些年来岛屿的数目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有些已经和其他较大的岛屿拼接在一起,大家最熟悉的圣淘沙岛(Sentosa,这个名称在1972年诞生,原名Pulau Blakang Mati,绝后岛)就拼接布兰达拉岛(Buran Darat)、沙龙岛(Sarong Island)和史勒古岛(Pulau Selegu)。圣淘沙南岸外的巴拉旺礁(Terembu Palawan)也被填拓,重新被命名为巴拉旺岛(Pulau Palawan)。

位于圣淘沙岛外的史勒古岛(Pulau Selegu)是缆车中途站的所在。岛两端已筑成石堤和圣淘沙链接在一起,沙龙岛(Sarong Island)在它的左边。摄于1978年2月2日。(图片:SPH Media)

曾是私人岛屿

说起其中的沙龙岛,不是没有印象,除了它曾经是私人岛屿,住着名门望族一代美女李惠望(Christina Lee),它也曾经是本地第一个以旅游为号召的外岛。据知举世闻名的圣淘沙的旅游发展概念就是源自于这个小岛。沙龙岛真的很小,只有1.8公顷,约3个足球场的面积。
沙龙岛在70年代经填土成为圣淘沙岛的一部分,它的位置就是今日圣淘沙名胜世界(Resorts World Sentosa) 内的硬石酒店(Hard Rock Hotel)。在1967年之前,它不叫沙龙岛,它被广泛的称为史勒古岛,尽管史勒古岛是另一个不同岛屿的名字,就在它不远处。史勒古岛现今是缆车中途站的所在,缆车高柱矗立的地方。

李惠望因小岛的发展计划接受媒体的访问。摄于1965年6月3日。(图片:SPH Media)

岛上有“白宫”

在战前,沙龙岛绿茵围绕,山顶上有一间3个房间的平房,被唤为“白宫”(White House),此屋由弗兰克·布莱克伍德·苏威尔(Frank Blackwood Sewell)建造,苏威尔在1927至1932年间担任海峡殖民地高级测量总监(Senior Superintendent of Surveys)。1947年,苏威尔将房子卖给班尼特(E.J. Bennett),班尼特于1942年2月14日乘坐皇家海军战舰HMS Grasshopper号离开新加坡,这是新加坡战役期间最后撤离的船只之一。
班尼特于1950年去世,岛屿出售,但一直无人问津,最后被李惠望买下。李惠望曾在一次口述历史采访中表示,说她被岛上蓊蓊郁郁的景致吸引,特别是那间叫“白宫”的房子。岛上环境原始自然,有一百多种热带树木和花卉,也有很多的野生鸟类,偶尔有成群结队的猴子来访,难得一见大蜥蜴在烈日下晒太阳,对她来说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李惠望住进去后,开始迫不及待探索小岛,一直以来热衷摄影的她用镜头记录岛上的一草一木,以及各种各样的生物,特别是鸟类。而她把岛屿改名沙龙岛,是为了更多人记得,那是1967年的事。

李惠望与第2任夫婿Jeffrey Stone摄于沙龙岛上。图片摄于1967年9月18日。(图片:SPH Media)

名媛中的名媛

李惠望是“名媛中的名媛”,是个大美人,她曾在1965年上过《Vogue》时尚杂志封面,也曾在徐悲鸿、钟泗宾、李曼峰和印度尼西亚画家Basoeki Abdullah等著名先驱画家的画布上留下永恒的倩影。
李惠望来头不小,根据她自己说,她的祖父曾是法官,父亲与家里不和出走婆罗洲,云游四海,后来才定居新加坡,以摄影为业,母亲在新加坡生下她。李惠望最引人注目的是她与陆运涛的一段婚姻,有一个说法她是因为参加选美而被陆运涛看上,陆运涛是电影业大亨、国泰机构总裁,她们在1950年3月16日结婚,但却在1962年离婚,当时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陆运涛以“残暴行为”为理由上庭休妻,李惠望也同样以“残暴行为”反告他。1965年,李惠望再嫁电影导演杰弗里·史东(Jeffrey Stone),但在7年后离婚。她的第3任丈夫是印度商人、新加坡香水协会会长达蒂(Dadi Balsara)。
李惠望不只有美貌,也才华横溢。她喜欢旅行,也与第一任夫婿陆运涛一样,喜欢摄影,足迹远至非洲肯亚,曾出版2本鸟类摄影书籍。李惠望摄影技术高超,被公认为是“一流的鸟类摄影师”,甚至是“鸟类的秘书”。她也与第3任丈夫达蒂开发过以卓锦万黛兰花香为主调,与新航空姐同名的“新加坡女郎”(Singapore Girl)香氛,在新航、酒店和百货公司热卖,并荣获新加坡厂商协会最佳包装大奖。后来品牌面临外国香水的竞争,在1990年代已无人问津。

李惠望与电影业大亨、国泰机构总裁陆运涛在1950年3月16日举行婚礼。(图片:SPH Media)
Malcolm MacDonald(左2)出席沙龙岛的鸡尾酒会。中间美女为李惠望。图片摄于1968年1月20日。(图片:SPH Media)

岛上的高级餐厅

李惠望住在岛上,但她很有生意头脑,想把小岛打造成度假胜地,她的计划包括兴建一个海水游泳池、保龄球道、一个漂浮的餐厅、一个仅供会员使用的夜总会和50间小木屋,每间小木屋配备“一个起居室、一个小厨房和一个带浴室的卧室”。
但后来,她宏伟的计划搁浅,只在岛上办了一家餐厅,虽然如此,餐厅很有构想,除西餐如空运牛排、进口卡彭鸡(Capon Chicken)和整只岩石龙虾外,也提供本地特色咖喱美味,更邀请到印度古典舞蹈家善达·巴斯卡(Santha Bhaskar)前来表演。餐厅在1967年9月21日开张营业,客人除了在岛上用餐、跳舞、观看表演,还能观赏新加坡港口的壮丽景色和日夜进出的大船。节录一位访客在博客忆述:从新加坡岛渣甸码头(Jardine Steps)坐船不到10分钟即达。岛上有家200座位的餐馆,一个150座位的天井院子,一个装置灯光音响系统做多元文化演出的200人户外剧院,以及一家商品齐全的礼品店和画廊。

当时还在《海峡时报》刊登广告,广告的字眼让人仿佛看到岛屿的明媚风光:

Come to the island…
 across calm and moonlit waters,
 to look at beauty…
 guarded by white marble carved into
 serene eyes and silent lips,
 that speak only to our inner hearts.

李惠望虽然用尽心思经营,但由于小岛位置偏僻,登陆并不容易,如果是大风大雨,那更是难上加难,餐厅只营业了一年后就结业。
1971年,政府收购沙龙岛,通过填海造地计划将其与圣淘沙合并。这个耗资700万美元的项目在1978年后展开,包括附近的塞勒古岛(Selegu Island),花了大约2年时间完成,为圣淘沙增加了约17万平方米(17公顷)的土地,沙龙岛从此彻底消失在民众的视线之中。

沙龙岛的广告,刊登于《海峡时报》。图片摄于1967年10月14日。(图片:SPH Media)

参考资料:
《来自沙龙岛的爱: 新加坡的原始旅游岛》(From Sarong Island With Love: Singapore’s Original Tourist Isle),作者:Lim Tin Seng

注:
Text Glenn Low 刘汶錝
刊登于第911期《优1周》,2023年5月20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