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使用过的码头:庄士敦码头(Johnston’s Pier)
从旧照片看,庄士敦码头(Johnston’s Pier)是一个极其简陋的码头,说穿了不过是一个渡口,可是它却肩负历史使命,多少名人,还有我们当年南来的祖先,都是从这里上岸。


比红灯码头有更久远历史的是庄士敦码头(Johnston’s Pier,过去译为然申码头)。
庄士敦码头在1856年3月13日正式启用,1927年英国政府在意识到“地方不够用”的时候筹建新码头,红灯码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它在1933年6月3日完工启用,庄士敦码头从此走进历史。
从旧照片看,庄士敦码头是一个极其简陋的码头,说穿了不过是一个渡口,可是它却肩负历史使命,多少名人,还有我们当年南来的祖先,都是从这里上岸。
庄士敦码头由铁和木头建成,40英尺宽的平台从岸边延伸到海里,由桩和柱子支撑着。码头的末端建造一个防波堤,让波浪平稳登陆更加安全顺利。登陆设施包括一台当年造价900美元的7吨起重机。
扩大和延长浮尔顿炮台
码头另一作用是用于扩大和延长岸边的浮尔顿炮台(Fort Fullerton,浮尔顿是过去Fullerton的译名,现译为富丽敦) 。
浮尔顿炮台是新加坡最早建造的炮台之一,比福康宁山的炮台还早,它在1829年由英国人建造,目的是为了保护港口的船只。当时统管海峡殖民地的是罗柏特·浮尔顿(Robert Fullerton),炮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炮台在1874年拆除改建成邮政总局与财务大厦(General Post Office Building),1891年又被新加坡志愿军炮兵(Singapore Volunteer Artillery)总部取代。
原址后来兴建浮尔顿大厦(Fullerton Building),1925年开工,1928年完工,这是新加坡殖民建筑史上最后的繁盛期,政府大厦与高等法院也是同时期的建筑。
庄士敦码头除了常规的贸易和运输功能,也是每年新年帆船赛的举办地点,各种各样的水上工具,包括科莱(Koleh)、舢舨、普雷胡(Prahu)、独木舟、小艇和游艇等,都可以在这里看到。在这一天,码头旁边宽阔大气的步行道车水马龙,热闹非常。

庄士敦码头的名字,来自英国运输商亚历山大·劳里·庄士敦(Alexander Laurie Johnston)的名字。但它的俗称”红灯码头”更活灵活现,也更广泛的被使用。”红灯”指的是挂在码头尽头的红灯笼,作为对来往船只的警告。华人用它,马来人也叫它Lampu Merah(红灯之意)。
英国运输商名字命名
在英殖民地时期,一般建筑物或街道都以英国官员的名字命名,这Laurie Johnston不是英国政府人员,但为何以他的名字为码头命名?他有什么样的背景?
在莱佛士1819年登陆新加坡后的第2年,庄士敦就来到新加坡。庄士敦出身苏格兰望族,喜欢航海,在船上当过大副,后升为船长,他后来经营船务公司,拥有货船,所以他与莱佛士是几乎在同一时间踏上新加坡。
爱因斯坦在此登陆
根据记载,过去很多名人都由此登陆新加坡。科学家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两度在新加坡逗留也是从这个码头登陆,第一次是在1922年11月2日。当时他受世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World Zionist Organization)会长威士曼(Chaim Weizmann)嘱托,从德国去日本演讲途经新加坡时,向当时新加坡的犹太领袖曼那谢·梅耶(Sir Manasseh Meyer)获取筹款,以便在耶路撒冷创办希伯来大学。虽然爱因斯坦在第2天就离开新加坡,但还是抽空去了一趟榜鹅动物园。动物园当时就有约2200只动物和鸟儿,这惊人的数目和种类也让爱因斯坦印象深刻,他在日记中写道,到访了一个”很棒的动物园”。爱因斯坦到访新加坡的这则新闻曾刊登在英文报章《海峡时报》、《自由西报》(The Free Press)和《马来亚论坛》(Malaya Tribune)。
爱因斯坦第2次抵新,是在1923年1月,当时他从日本前往巴勒斯坦,途经新加坡在此停留接受犹太领袖梅耶的500英镑,以及新加坡犹太社群250英镑给希伯来大学的捐赠。第2次到访新加坡,他获得原籍德国的蒙托夫妇(Alfred Montor,谐街High Street知名钻石商人)和犹太人丝绸及家私业企业家 - - 实乞纳奥匹拉园(Opera Estate)发展商富兰克夫妇(Abraham Frankel)招待,参观了实乞纳(Siglap)的种植园。两次途经新加坡的这段时间,他也获知自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

(图片:SPH Media)
第一位很有可能在庄士敦码头登陆的贵宾是爱丁堡公爵阿尔弗雷德·欧内斯特·阿尔伯特王子 (Prince Alfred Ernest Albert, Duke of Edinburgh),他在1869年12月3日登陆,当年皇室以军礼和乐队欢迎他的到访。迎接队伍穿过炮台路(Battery Road ),一直来到商业广场(Commercial Square )举行欢迎酒会。
暹罗国王等名人登陆
暹罗国王朱拉隆功(King Chulalongkorn of Siam)于1871年3月15日和1890年6月2日共分别2次到访新加坡。国王在第一次到访时赠予新加坡一尊大象铜像,以纪念一位暹罗君主的首次海外旅行,现在铜像矗立于旧国会大厦的艺术之家(The Arts House)。
其他使用过庄士敦码头的贵宾还包括:美国前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S Grant, former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1879年4月1日;夏威夷国王大卫·卡拉卡瓦(King David Kalakaua of Hawaii),1881年5月6日;普鲁士的亨利王子(Prince Henry of Prussia),1898年2月24日和1900年1月2日;康沃尔公爵和约克公爵夫人(Duke and Duchess of Cornwall and York),1901年4月21日;康诺特的亚瑟王子(Prince Arthur of Connaught),1906年2月3日;康诺特公爵和公爵夫人(Duke and Duchess of Connaught),1907年2月1日27;威尔士亲王(Prince of Wales)与路易斯·蒙巴顿勋爵(Lord Louis Mountbatten),1922年3月31日,并在1922年4月1日一起从庄士敦码头离开。
李鸿章也使用过此码头
除”红毛”名人,当中也有不少华人名人从庄士敦码头登陆新加坡。1896年2月24日,李鸿章从北京出发,经天津、上海、香港、西贡(今胡志明),一个半月后的1896年4月7日抵达新加坡。作家老舍在1924和1929年到访新加坡的时候,靠岸的也是这个旧码头。画家徐悲鸿从1925年到1941年之间,6次到访岛国,很可能两个码头都用过。
当然使用过此码头的还包括我们的祖先,他们当年南来,想必也是通过这个码头上岸。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禁想起我的阿公阿嫲,他们就是由此登上他们的南洋之路,一生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注:
Text Glenn Low 刘汶錝
特别鸣谢收藏家许景星(Koh Kim Chay)提供图片。
刊登于第910期《优1周》,2023年5月12日出版。
参考资料:
《爱因斯坦到过新加坡》,作者:幼吾,2022年11月21日刊登于《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