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与幽雅
——台糖花莲旅馆
拥有百年历史的独栋日式木屋是全台保存最完整、仅存数量最大的日式木结构建筑群。


虽然不是第一次入住日式木屋旅馆,但在曾是工厂的日式木屋留宿还是头一遭。
邀请方台湾驻新加坡台北办事处很大方,一人分配一栋木屋, 原住8人的木屋,我想十多位也住得进去。
Check in 旅馆的时候,夜已深,早春飘雨冰凉,原本多雨的花莲更加湿润,拿住钥匙,拉开两层格子拉门,然后寻找电源开关,一个又一个,亮起一个个空间……。
旅馆过去是员工房舍
日本统治台湾50年,我留宿的位于花莲县光复乡的“台糖花莲旅馆”在过去是一座制糖工厂——“花莲糖厂”(今称“花莲观光糖厂”,也常被称作“光复糖厂”),它的前身为“花莲港制糖所大和工场”。
独栋日式木屋过去是工厂管理层员工的房舍,它是全台保存最完整、仅存数量最大的日式木结构建筑群,在占地约4.9公顷的园地共有27栋、73间房舍,这些建筑物最早建于1922年,后陆续于1936、1939、1948年建造。
这些木屋的特色有缘侧(日式廊子的一种,日式廊子即日式住宅里铺有榻榻米的房间外的地板部分,设于屋内的廊子称为“缘侧”,设于屋外的则称为“濡缘”)、雨户(雨户是一种木质的门板,夏天可以防晒,冬天可以防寒,暴风雨天气可以防止强风吹破门窗,从里面锁起来可以防盗)、濡缘、雨淋板外墙、高台式建筑和卡榫式工法,且由于华东地区多地震和台风,所以房屋结构均加设“斜撑”以坚固墙柱支持,对于喜欢老房子的我来说,这些木屋让我回到过去并带来惊喜。



台湾糖业发展
日据以前,台湾东部地区的糖业发展非常缓慢,据相关史料,糖业开始于汉人经营的“糖廊”为主。
日据初期才由日本资本家贺田金三郎(Kada Kinzaburo)所主持的贺田组经营,1913年“台东拓殖株式会社”在花莲县寿丰乡设立“寿工场”,又称为“鲤鱼尾糖廍”,才转型为新式制糖工场(位于花莲港厅花莲郡寿庄),每日压榨甘蔗量为1000公吨,是东部地区第一座新式制糖工场。
1914年再由“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买收,1921年另在光复乡设立“大和工场”,以扩大制糖产量。
二次大战末期,这两处工场均遭盟军毁损。光复后,台糖公司接收,决定拆除毁损较严重的“寿工场”,修复“大和工场”并更名为“花莲糖厂”,成为东部地区的制糖重心。由于糖厂位于光复乡,因此常被称为“光复糖厂”,但“花莲糖厂”才是官方正式衔名。
2002年因制糖成本过高,“花莲糖厂”不得已停产并关闭,最后才结合观光转型并更名“花莲观光糖厂”。


从文物了解糖厂历史
观光糖厂安排多项体验活动,例如在“甘蔗小学堂”学习如果从甘蔗制糖;探访工业遗址解开糖厂的神秘面纱,认识工厂里独有的”多国联军“,以及意想不到的”工业智慧“;参加日式木结构建筑巡礼,除员工宿舍,还有澡堂、招待所、员工诊所等,体验糖厂人的下班后的生活;另可进入高耸入云的烟窗内抬头欣赏永远不变的满月美景;在糖厂文物馆保留完整的文献史料、老照片和文物机具等珍贵物品如早期载运甘蔗的火车内燃车头、制糖设施的厂房、铁道转彻器等相关交通设备等,以及在糖厂员工专业的解说下,回到过去糖厂繁华的兴盛岁月;参观全台唯一的赤眼卵寄生蜂饲养中心,认识以寄生蜂生物防治的生态环境保护。
享用特色风味餐饮
“花莲观光糖厂”近年积极经营园区观光特色,结合导览解说活动、日式木屋、风味餐(如“糖呷春食堂”的扁食、“阿嬷餐厅”的原住民与中式料理、“啄木鸟的家”的自助早餐和意大利暖心午晚餐)、糖厂冰品(如红豆牛奶冰及月见冰)、台糖农特产品、地方特色商品(如“公主咖啡馆”来自花莲县瑞穗乡的舞鹤茶园咖啡和公主蜜香茶)等,提供游客住、食、游、玩的体验。
除此,旅馆所在地的周围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在花东纵谷的环绕下,周遭富含多处著名好玩的景点如太巴塱部落、马太鞍休閒农业区、丰年祭、大农大富森林园区萤火虫季、富源森林游乐区、瑞穗泛舟、瑞穗牧场、赤柯山金针花海等,一年四季到访皆有不同感受,可以说是大人小孩全家游玩的最佳地点。
注:刊登于第899期《优1周》,2023年2月25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