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大厦内的国泰戏院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放映非主流电影的“银星戏院”。

张扶来的豪华别墅后来变成洋人的糖果蛋糕店(Louis Molteni Confiserie),建筑物上还挂有招牌。(图片:许景星 Koh Kim Chay提供)
1953年的农历新年人们排长龙购买入门票看电影 — — 《百万美人鱼》(Million Dollar Mermaid)。图片摄于1953年2月16日。(图片: SPH Media)
摄于2022年6月27日的国泰大厦。(图片: SPH Media)

这篇文章其实很早就写好,只为了“等”一张图,结果就耽搁下来。
国泰戏院在去年(2022年)6月26日晚上9时15分放映最后一场电影后结束运营,我就着手写国泰大厦(The Cathay)的故事。但因一张“前建筑物 — — 糖果屋”的版权问题文章延迟在周刊出版。摄影师许景星(Koh Kim Chay)后来提供了这张照片,这张“糖果屋”的照片其实是早年明信片上的照片。

“银星戏院”(Picturehouse)玻璃柜展示电影资料。图片摄于2006年3月22日。(图片: SPH Media)

说回国泰大厦内的国泰戏院,我印象深刻的是这里曾有一家“银星戏院”(Picturehouse),它在1990年11月16营业,是本地首家放映非主流电影的戏院,但好景不长,在隔年,因大势所趋,国泰戏院改为电影城,拥有3家小型戏院。
我在1991年加入报章记者行列,因为兴趣和工作的关系在这里看过不少“艺术品”,最难忘的是日本导演伊丹十三(Juzo Itami)的《蒲公英》(Tampopo),从此展开对日本美食以及这位大导演的追求与认识。

本地名人张扶来 Teo Hoo Lye。(图片: 《新加坡华人百年史》)

曾是闻人
张扶来故居

国泰大厦原址,在更久远的年代,是本地闻人张扶来(Teo Hoo Lye)的豪宅。张扶来(1853–1938)是福建同安人士,出生贫穷,生意头脑敏捷,他的一生很励志。据《新加坡华人百年史》记载,1871年张扶来18岁时,离家到新加坡当苦力谋生。为人勤奋刻苦节俭的他,不久存足钱在梧槽路开了一家名为“顺美”的小杂货店。25岁他开拓市场,到廖内群岛进行椰干、硕莪米(西谷米)等土产贸易和经营货仓工厂;从而他也发展蒸汽船事业。张扶来开源节流,开设过米粉磨坊,也是四通银行创办人兼首届董事,他也涉足房地产业和教育事业。张扶来为人低调,他是同安会馆的创馆委员之一,也是中华商务总会创会董事等。
张扶来的豪宅充满维多利亚风格,它建于1913年,在20世纪30年代末被拆除,在其短暂的历史中,曾被几个租户使用过,例如在1925年的时候,转租给皇家英国学校(Royal English School),1929年后收回租约并成立张扶来学院(Teo Hoo Lye Institution),张扶来与一名天主教神父查南·辛格(Chanan Singh)共同经营教育事业。公立南洋女子学校在1917年在多美歌附近成立后,到了1928年学校扩充时,校长刘韵仙也向张扶来租用住宅楼下为课室,楼上为老师和学生宿舍。期间也曾把住宅租给远东影业公司(Far Eastern Film Service Limited),在明信片里还看到影业公司的招牌。
此外,欧洲人路易斯·摩尔登尼(Louis Molteni)也曾在这里开设糖果蛋糕店(Louis Molteni Confiserie),建筑物正门也有它的招牌。从本地画家叶耀宗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很用心钻研过去的历史,在他名为“多美歌”(Dhoby Ghaut )的作品里,很意外的看到这栋殖民地风味浓烈的建筑物。

从国泰大厦俯瞰美芝路一带海面。图片摄于1968年1月28日。(图片: SPH Media)

国泰大厦
曾是最高建筑

张扶来在1933年去世,陆佑家族在1934年买下他在多美歌的产业,陆佑的儿子——电影企业家陆运涛在1937年把原地重新发展为国泰大厦。
国泰大厦由英国建筑师弗兰克·布鲁尔(Frank Brewer )设计,建造成本为100万美元。它楼高17层,在当年可是本地第一座“摩天大楼”,从大厦往美芝路方向望去,可以看到海上船只点点。国泰大厦在当年不但是市区的路标,也一度成为空中“航标”。在1955年加冷机场搬迁前,机师在降落加冷机场时,得使用国泰大厦作为着陆的导航“指标”。在1956年亚洲保险大厦落成之前,它一直是市区里最高的建筑物。
国泰大厦是一座综合性的建筑物,里头有戏院、公寓(32套,据知还有一个室内游泳池)和餐厅。
戏院在1939年10月3日开业,有1321个座位,戏院内黑色大理石柱子、绿色瓷砖地板和金色天花板,设计独特,气派非凡,“国泰”也是新加坡第一个配备空调的公共场所。当年的开幕影片是英国冒险电影《四根羽毛》( Four Feathers),由拉尔夫·理查森(Ralph Richardson)和C.奥布雷·史密斯(C. Aubrey Smith)主演。在晚上9点15分首映式之前,来自英国皇家兵团第2营的乐队还在现场演奏助兴。

歌星怡保(Ruby Wah)在国泰餐厅演唱。图片摄于1956年2月18日。(图片: SPH Media)
后期的国泰餐厅(The Cathay Restaurant),墙壁上有前辈明星艺人的照片。餐厅可容纳200人,还设有5间贵宾室。图片摄于2007年2月15日。(图片: SPH Media)

国泰餐厅位于4楼,于1940年开业时提供西餐,但在1951年进行了翻修并作为中国餐厅重新开业。在其全盛时期,它被认为是城里最好的餐厅之一,有一个提供西式鸡尾酒的酒吧,一个舞池和一个常驻乐队,当时在此演出的歌星包括华怡保(Ruby Wah)等人。厨师们烹制的粤菜和上海菜也备受推崇。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该餐厅的知名度已经下降,并于1964年12月31日关闭。
后来“国泰”在2007年重新发展成电影院兼购物中心的时候,这个餐厅得以复活,但也只营业至2015年6月。

国泰酒店开幕礼,(左起) Mr Macrae Smith, Mr and Mrs Dennis Komlosy, Mrs J. M. Fraser, unknown person, Mrs Eunice Wong ,以及主人 Christine Loke。图片摄于1954年1月9日。(图片: SPH Media)

日据时期
是宣传部办事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的马来亚广播公司(新加坡广播电台的前身)也设在国泰大厦,直到1951年才搬到汤申路。
1942年新加坡被日军占领后,国泰大厦成了日本宣传部的办事处,由大久保中校领导,日军利用大厦内的马来亚广播电台,宣布日军已经占领新加坡的消息。而戏院也改名大东亚戏院,在3年8个月里,放映的都是日本影片。而对面史丹福路的基督教华人青年会(YMCA),也成为日本宪兵队东区支部的所在地。日军投降后,联军登陆,国泰大厦成为联军东南亚区最高统帅蒙巴登勋爵的行动总部。
战后国泰机构重新获得该建筑的控制权,戏院公映它战后的第一部电影《突尼斯的胜利》(The Tunisian Victory),国泰餐厅也于1948年5月1日重新开业。1954年1月9日,国泰酒店开业,有60个房间,最终扩大到170个房间。该酒店是名人、游客和家庭聚会的主要场所之一,酒店一直营业至1970年12月30日关闭。到1974年7月,以前属于酒店的10层楼已经被改造成办公场所。
美国人俱乐部在1948年成立之处,也设在国泰大厦,一直至1951年大厦要重新装修才搬离。
1998年这座辉煌了几十年的戏院终于停止营业,2000年“国泰”重建,曾经的第一高楼也夷为平地。

2003年2月10日,国泰大厦被宣布为国家古迹。图片摄于2006年3月8日。(图片: SPH Media)

2003年2月10日,国泰大厦被宣布为国家古迹。2006年全新的“国泰”出现,除大楼的艺术装饰外墙被保留,其他一切都是重盖,国泰大厦采用最先进的科技和全新现代的装修,4层楼的零售店面,两层楼的8个影院,来继承它放映电影、娱乐大众的功能。
时代前进,世事多变化,未来“国泰”命运如何就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
1)《三角埔的糖果屋》,《联合早报》,皓琦著。

注:原文刊登在第895期《优1周》,2023年1月28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