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于2018年接管位于樟宜北路上段的樟宜礼拜堂与博物馆(Changi Chapel and Museum),经过大规模翻新后,在5月19日重开,并在线上举办重开典礼。疫情当前,不得不放缓脚步,不妨重游博物馆,回顾曾经和新加坡密切相关的历史故事。

Diary of Arthur Westrop(1942−1945)

珍藏历史碎片
一张二战时期日军发出的驾照,是一个家庭的家传之宝,也是新加坡历史的蒙太奇。
二战战俘William Aldridge的儿子Ken Aldridge,在樟宜礼拜堂与博物馆重开典礼的预录影片中分享,新加坡沦陷后,William属于汽车运输小组,日军因此发了驾照给他,令他从码头把物资载送到所需的地方。这张驾照,是William在远东战役时,其中一件一直带在身上、最终也带回家的物件。家人一直把它视为家传之宝收藏着,是家族很珍惜的记忆,但于此同时,它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因此William的家人希望将它展示出来,让世人看到。
像这样珍贵的历史碎片,在翻新后的樟宜礼拜堂与博物馆展出多达100多件,其中82件是首次展出的展品。策展团队在展馆翻新期间,全力搜索出更多文物馆藏,每一件都在无声阐述着日据时期战俘和平民在樟宜的经历。

Changi Fortress

全新展区
翻新后的展览空间分8个区块:“樟宜堡垒”、“沦陷的堡垒”、“受拘留者”、“战俘生涯”、“逆境求存”、“逆境中的创作力”、“重获自由”和“历史遗训”,从模拟战时监狱环境,到展览战俘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等,以一点观全面。即使你不曾了解战时的苦痛,仍然能从家书、手工艺品中回应同为人类的悲欢,从而与那个年代产生千丝万缕的感同身受。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馆长曾美君在访问中提到,未来博物馆展览将综合线上下形式呈现。以前是策展人讲故事,现在策展人须听取意见,了解公众想看什么,经过很多人的思考后呈现出来。

1941 RAF map of the Malay Peninsula, 1941

历史与我们的关联
英军1942年2月15日在新加坡投降后,数千名战俘和平民被送进樟宜战俘营服刑。这个沉重的历史性事件也标志着超过3年半日据时期的开始。
文化、社会与青年部长唐振辉说,这些事件虽在新加坡独立前发生,但同样是这个国家曾走过的路,也是建构国家身份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当局希望通过一个有意义和易懂的方式,向新加坡人以及对新加坡历史有兴趣或有关联的外国人,共同呈现新加坡的文化历史。当局也致力于透过新加坡文化遗产计划,记录、维护和赞颂新加坡的文化遗产,同时确保它们在当前的生活中仍具意义。

Replica of Changi Murals by Stanley Warren

樟宜博物馆是一座新加坡军事博物馆,主要展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新加坡日占时期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原有的礼拜堂被拆解运送至澳大利亚,1988年在堪培拉(Canberra)重建并成为国家战俘纪念馆的一部分。
1988年新加坡政府斥资在樟宜监狱附近复制一个礼拜堂和博物馆,2001年樟宜监狱面积扩张后,礼拜堂和博物馆被迫搬迁至一公里以外,2001年2月15日正式确定于现址。

如果你好奇这段历史,或是有故事想要分享,不妨亲自前往。
因防疫措施收紧,有意到访的公众需提前上网至https://nhb.vouch.sg/ccm选择到访日期和时间。

樟宜礼拜堂与博物馆
1000 Upper Changi Road North
Singapore 507707
9.30am-5.30pm(星期二至星期日)
入场免费(新加坡公民)
www.changichapelmuseum.gov.sg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可翻阅《优1周》。
TEXT 若昕 PHOTOS Changi Chapel and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