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管教孩子当然有必要,可是一旦情绪失控,孩子最终可能须要住进医院。竹脚妇幼医院的调查报告指出,亲生父母导致的受伤病例,占了总数的65%;继父和母亲的男伴侣占8%;其他亲戚占8%,家庭佣人占6%。

我们时不时地都会读到家长虐打孩子的新闻,有些还很严重。如果向社工问起,他们随即就能记起这类案例。邻居看见时都会感到不可置信。

家长管教孩子当然有必要,可是一旦情绪失控,孩子最终可能须要住进医院。

竹脚妇幼医院的调查报告指出,不是因为意外导致而须送到儿童紧急部门治疗的儿童,伤势最常是由亲生父母造成的。

亲生父母导致的受伤病例,占了总数的65%–

父亲占37%,母亲占28%;继父和母亲的男伴侣造成的占8%;其他亲戚占8%,家庭佣人占6%。

调查对象是2011至2016年的5年期间,前来竹脚妇幼医院儿童紧急部门治疗的1917名疑似遭虐待病例,病人数目1730人,其中有187名是再次受伤的儿童,从婴儿至少年都有,平均年龄8岁。

调查报告作者之一的竹脚妇幼医院急诊部黄忠义资深顾问医生指出,虐童的亲生父母会占那么大数目,原因可能是他们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多,常需面对孩子最具挑战性的行为。

黄医生说:“他们不是坏家长,他们以为自己是在教训孩子。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虐待会发生和虐待是如何发生的,以便防止以后再次发生。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帮助他们认识怎样的管教才是恰当的,该怎样处理才安全。”

管教方法为关键

不可置疑的,很多家长管教孩子都是出自善意,不过,他们采取的方法可能导致虐待。

竹脚妇幼医院医务社工部门的医务社工师王萍萍说:“家长采取的管教方法是关键。”

儿童的伤势来自:殴打、脚踢、打耳光、大力推、拉手浸入热水,以及不计其数和不恰当的藤鞭,如打在脸上和靠近眼睛。父亲较常殴打和脚踢,母亲较常藤鞭。

调查报告指出,虽然近些年使用藤鞭减少了,家长有时会使用家里的用具施暴,如扫把、衣架和厨房用具等。

竹脚妇幼医院心理创伤支援服务的陈美诗首席心理学家说:“家长也有自己具有挑战性的情绪需要管理,所以他们须要先处理好情绪,才来管教孩子。”

黄忠义医生补充说:“这不常是懂不懂管教孩子的方法的问题,而是当家长气上心头,一时冲动下,便可能导致他们做了过后会后悔的行动。”

打自己孩子没错?

当孩子被送进竹脚妇幼医院儿童紧急部门时,医生会先治疗伤势。如果怀疑儿童受虐待,就会通知“儿童福利和保护支援团队”作进一步调查。这个小组是由一名医务社工负责。

医务社工师王萍萍说,有时候家长不愿回答孩子受伤的问题,或者会为自己打孩子的行为辩护,比如:

一名父亲打孩子,因为他偷同学的东西:“我不要有一天他被送进监牢。如果我现在不教训他,下一次会轮到警察。”

父亲在医院被问起孩子的伤势:“那是我的事情。我是父亲,我的职责是管教他。”

问母亲为什么鞭打孩子:“我也是这样成长的,我很好啊!”

家长的以上说法,可能源自家长权威与责任的价值观,反映了我们的社会接受鞭打的教育方式。这也可能反映了家长已把小时候受虐待的经历正常化。孩子也可能自责:“妈妈打我,因为我顽皮。”

有时候医生要让孩子住院,是为了给他一个安全地方暂时住上几天,不过,即使这样,家长也可能反对。

导致孩子受伤的家长可能还会这么说:“他没大碍,可以回家的。我要带他回去。我会负责他的安全,不用担心。”

假使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保护孩子不再被虐待,医院会把孩子推介给社会与家庭发展部属下的儿童保护服务处。医院根据法律条文也须向警方呈报。

有一名上幼儿班年龄的女童,锁骨断了。医药报告显示,她的手臂几个月前也曾发生骨折。家长承认曾推孩子跌倒并撞到家具。他们虽担心,却不愿让孩子留医治疗。

王萍萍说:“两处骨折怎样发生?家长讲得不清不楚,更加深我们担心是遭虐待的结果。”后来,儿童保护服务处和警察都来了,他们与家长作进一步说明后,后者才同意孩子住院作进一步检验。

心灵也会留下创伤

竹脚妇幼医院目前每年约有500起这类病例。医务社工会在接到医生的知会后接手处理这类疑似虐童案。一般只有最严重的案例才转介给儿童保护服务处,如显著的伤势和叫人担心的受伤方式。王萍萍解释:
“那是很清楚的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

她说,儿童保护服务处在确保孩子的安全时,也会致力保全家庭的功能。

“如果家里没有能保护孩子的人,孩子便须暂时离开父母。过后,会定期检讨情况,并为这些家庭提供援助,改善安全条件以至孩子适合回家居住。”

假使住院的孩子显示苦恼和不安,心理学家将与能保护孩子的护理者及孩子讨论,并教导孩子应对的策略。首席心理学家陈美诗指出:“肉体的伤害会导致长期的心理创伤,整个家庭都需要全面护理。”

黄忠义医生强调,家长必须放弃会导致儿童身体和心灵伤害的管教方式。他说:“儿童被虐待是个大问题。我们知道的还只是冰山一角,可能还有很多案例没发现。我们需要医生和医务工作者,更关心和更积极处理这个问题。”

给家长的忠告:

首席心理学家陈美诗
“不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马上责备孩子。先将自己的情绪平复,然后听听孩子怎么说,试着了解他的动机,以及行动背后的意义。”

资深顾问黄忠义医生
“不要对自己和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常常是导致虐待发生的原因。”

医务社工师王萍萍
“要体谅孩子也是人,他门也会有情绪。勿把教育孩子当成是一份例行的公事或任务,而应该也照顾和试着去关心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受访专家:竹脚妇幼医院
王萍萍
医务社工师
黄忠义医生
急诊部资深顾问
陈美诗
首席心理学家

(本文取材自新保集团杜克-国大学术医学中心出版的Singapore Health)

TEXT 邹文学译写 PHOTOS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