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身体衰弱了,那好像就是同一回事。其实不然,体衰不应该是老大的结果。即使是那些开始显示衰弱迹象的人,他们还是有可能恢复强壮,只要他们积极改善营养,定期运动及增加社交活动。

新加坡中央医院和盛港综合医院,已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又全面的身体检查方法,为年龄在55岁以上的男女测定身体变衰弱的风险。

乐龄个人体能测试

这个名为乐龄个人体能测试(IPPT-S)的体检,与国民服役体能测试相似,测试项目包括灵活性、动作幅度、力气、平衡、协调与忍耐力等。测试是与同个社区的居民及志工一起进行。

盛港综合医院的高级顾问医生Laura Tay说:“新加坡人的寿命属于世界长寿国之一,不过人活得长寿,不能一概断定他们年老时也活得健康,他们有可能在最后10年里蒙受残疾的折磨。”

新加坡中央医院康复医学副教授吴宜善高级顾问医生说:“人怎样在年纪大时就变得衰弱,是很复杂的事,一般不容易察觉,直到有一天患上重病。

“根据循证应用方法,乐龄个人体能测试是要鉴别住在社区的老人,哪些体能还健壮、哪些体能开始下降或已经变衰弱了,然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方法,防止他们最终须入院治疗。”

三成体能开始下降

专家们是在2017年6月至7月间,进行一项试验性的乐龄个人体能测试,对象是100名住在盛港河谷区的老年居民,并从他们之中鉴定那些体能开始下降和已经衰弱的老人。在测试对象里,30%显示处于体能开始下降,2%已处于衰弱阶段。

这项测试也包含回答问题,以了解老人的营养状况、日常生活能否自理,以及其他身体状况如情绪和认知能力等。这次的试验,有逾22%显示营养不良,逾26%有精神抑郁毛病。

营养不良和精神抑郁都会导致健康走下坡。比如老人如果营养不良,比起没有营养问题者,身体变衰弱的概率要高出七倍。

有研究显示,体衰如能及早发现是能扭转下降趋势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定期运动、补充营养和增强认知,便能增强体质。吴宜善副教授指出:“换句话说,我们是可以协助这些老人改变生活方式,在情况恶化前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

9个测试项目

乐龄个人体能测试能客观地测定老人的体能,包含9个测试项目,总共需时30至40分钟完成。

其中一个项目是走路6分钟,以测验忍耐力;10米长的走路,以测定体力和一般体能。往背部瘙痒的测试:一只手跨肩膀触及另一个肩膀,测试上肢的灵活性。

其他测试包括:站上椅子30秒;握手测试;坐在椅上双手触摸脚趾。

老人完成测试后,会取得一本健康小册子,说明他们测试结果的等级是及格、银奖还是金奖。测试成绩不及格的老人,便属于体能下降或者已经衰弱者,医生会介绍他们到提供基本医疗的诊所或者转介给专科医生作进一步的检查和跟进。

这个计划希望在未来3年里,能为新加坡东部最少2000名老人进行测试。这是属于新保集团区域医疗系统的服务对象。吴宜善教授说,社会服务机构如AMKFSC是试验计划的合作者。他们在推动社区体检活动的工作上也能扮演重要角色。

他补充说:“我们要和社区工作队伍如AMKFSC合作,推行体检和体检后跟进的活动。”他透露,这些社区组织也会在组屋区主办的老人聚会和日间复健中心,为老人进行乐龄个人体能测试。这样居民就方便得多。

社区伙伴和义工也会接受训练,学习如何跟进参加测试后的老人情况,包括与盛港综合医院一起设计的、结合跑步的锻炼和营养计划。

5个衰落迹象

吴宜善副教授说,身体变衰弱的老人会有以下最少三个情况,如果还只有一两个,便属于体能开始下降。

  • 无意减肥,却在一年里体重减轻最少4.5公斤。
  • 感觉衰弱,没有扶持便不易站立或爬上梯级。
  • 感觉精疲力尽,做什么都很费劲。
  • 少活动,包括家务和锻炼。
  • 走路慢

(本文取材自新保集团杜克-国大学术医学中心出版的Singapore Health)

知多一点点

衰弱与肌少症

衰弱由很多原因造成,包括外界环境压力 ( 如感染、受伤 )、年老引起的生理变化等。

衰弱的产生,通常代表身体內在平衡机制失控。这时候个体若遇到外界压力,疾病就纷纷出现,甚至引起身体所有相关系统的退化。这些退化也包含了体重流失和內耗疾病引起的肌少症,再因为肌少症引起肌力下降、走路速度变慢, 活动力下降、整体热量消耗减少,从而加重衰弱的严重性。

由上可知,肌少症为衰弱症的一个表现,它们可能都和肌肉骨骼系统的老化相关,但目前认为两者仍有区別。衰弱症的主要表现是较差的功能储备,但引起的原因范围很广,並非都跟骨骼肌的量与功能相关,还包括了心理及社会层面 ( 例如认知、社会支持及环境因素 )。

年纪虽是这些症候群的根源,造成了后续的健康问题,但是目前为止,沒有一种有效的治疗可以预防年老,因此将策略放在增加肌肉量和功能,是治療肌少症和衰弱的核心理念,也是当务之急。

受访专家
吴宜善副教授
高级顾问医生
新加坡中央医院康复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