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部抽筋怎么办?
面肌抽筋(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因为民间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面肌抽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性面肌痉挛,一种是继发性面肌痉挛,即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女性较多。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口角肌肉的抽搐最易为人注意,严重者甚至可累及同侧的颈阔肌,但额肌较少累及。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快速、不规律的抽搐。初起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延长数分钟或更长,而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抽搐逐渐频繁加重。严重呈强直性,致同侧眼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无法说话,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自行模仿或控制其发作。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双侧面肌痉挛者甚少见。若有往往是两侧先后起病,多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而且抽搐一侧轻一侧重,双侧同时发病、同时抽搐者非常罕见。少数病人于抽搐时伴有面部轻度疼痛,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痛、耳鸣。
原因:
- 血管因素:大多数由于面神经出脑干区存在血管压迫所致。
- 非血管因素:桥脑小脑角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
- 其他因素:如面神经出脑干区以外区域的面神经脱髓鞘病变、遗传等。
中医分型治疗
中医认为:脸部肌肉抽动为风,或感受外风,或经络阻塞,或阴血不足,内风引动。
- 风寒湿侵:突然颜面抽搐,伴有头痛,鼻塞,恶寒,眼睛流泪,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疗宜疏散风寒,祛湿解痉,羌活胜湿汤加减。
- 肝风内动:颜面抽搐,时感头痛头晕,每遇到不快抽搐加剧,舌暗红,苔薄白偏干,脉弦细有力,治疗宜平肝熄风。天麻钩藤饮加减。
- 肝气抑郁:颜面抽搐,头晕耳鸣,精神不振,或伴有哭闹,每因情志波动而诱发。舌红,苔薄白,脉弦缓。治疗宜疏肝解郁。柴胡疏肝散加减。
- 风痰阻络:颜面抽搐,患侧面肌麻木感,伴有面部浮虚,眩晕咳痰,口干不欲饮,舌体胖大,苔薄白润,脉弦滑。治疗宜祛痰熄风益气,牵正散加减。
- 针灸治疗:选取脸部近端以及远端腧穴,根据虚实选用一定的补泻手法,刺激腧穴,通过经络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滞于眼部以及面部的邪气,或补充调和面部气血,常用穴位:风池、翳风、牵正、颧髎、迎香、地仓、四白、太阳、丝竹空、攒竹、太冲、合谷等,操作手法不宜太强,可配合艾灸,每周2-3次。
- 拨筋刮痧治疗:通过疏通面部经络,刺激脏腑面部反射点,从而达到活血、化淤、散结,代谢毒素的作用,促进面部气血的运行以达到治疗面部疾病的作用。
文章提供:
赵和庆 医师
资深中医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 9080/6225 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