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又称上呼吸道感染,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狭义的感冒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医认为感冒是指感受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常见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症状。积极和正确的治疗会较快康复,否则感冒也会迁延日久不愈,甚至会出现并发症或者发展成肺炎等疾病。

中医分类和治疗

  1. 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疗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 风热犯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治疗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3. 暑湿伤表: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疗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加减。
  4. 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治疗益气解表:参苏饮加减。
  5.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调护

  1. 吃中药的注意点:一剂中药煮好,第一、二煎混合,分3次服用,第一次服中药以后,一般在20-30分钟内,就要喝热稀粥来助药力,还要盖上被子保温约两个小时等待出汗(发汗解表)。出汗要求,首先,汗出要遍身都有;第二,出小汗、出微汗,而不能大汗淋漓(“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第三,要持续出一段时间的汗,约2个小时。有了这3个要求,才能达到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的效果,这就是发汗在护理上的要求。吃了这一次药,喝了热粥,盖了被子,汗出了,病好了,后面的药就不要再吃了。如果吃完一次药以后,不出汗的话,还按照原来的方法,喝药、喝热稀粥、盖被子保温。盖被子保温2个小时不出汗,接着吃药、喝粥,又不出汗,干脆不要等两个小时了,缩短两次吃药间隔的时间再喝药、喝粥、盖被子,半天的样子,要三次的药都吃完,直到汗出热退脉静身凉。当然,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就需要临时物理降温,避免温度过高,造成不良后果。
  2. 补点维生素C:富含维C的水果,比如枣、橙子、猕猴桃、橘子、柚子等,都能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喝橙汁在补维C的同时,还能消除口腔中的不适感。
  3. 吃流质食物:感冒的病人肠胃功能都比平时弱,吃流质食物比较容易消化。
  4. 注意休息:注意休息,特别不能熬夜,熬夜会降低抵抗力,加重感冒。
  5. 关于喝生姜水:生姜属于温性,只有属于风寒感冒才能喝姜水茶。如果属于风热者反而不利感冒恢复。

预防

  1. 避免诱因: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感冒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必要时注射预防疫苗。
  2. 增强体质: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小偏方

生姜葱白茶:将大葱和生姜洗干净,取3根大葱的葱白部分切下(连根须),4片姜片,一碗水,一勺红糖,煮开,趁热喝下汤水。喝完以后马上盖薄被睡觉,出一场汗。此方适合风寒感冒。


 

文章提供:


赵和庆 医师
资深中医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 9080/6225 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