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疼痛肿胀!
在奔跑时,腓肠肌收缩使足跟抬高,前半足触地,跟腱由于受到反复暴力引起炎症反应即致跟腱炎。跟腱慢性损伤绝非运动员的‘专利’,在普通人中并不少见。如不多加注意,它甚至可导致跟腱断裂。反复跟腱炎,也称为跟腱慢性损伤,指的是由于反复多次的大量运动导致跟腱与跟骨结合部少量出血和炎症,从而引发的局部钙化。患者往往会感到脚后跟部位的疼痛,并影响弹跳能力,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局部红肿。
典型症状
足跟部上方的、内部的疼痛、酸痛、压痛、僵硬,活动后加剧。它可能发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区域,常见的是跟腱和跟骨的连接处、跟腱中间偏下方、跟腱和肌肉连接处,痛感通常会在清晨或者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期间发作。肌腱两段受到挤压时会有强烈疼痛或者压痛。当病变恶化,肌腱会肿大,在病变区域出现结节。急性期:走路、跑步等运动时跟腱处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烫。慢性期:跟腱疼痛或者僵硬,多发于清晨。走路,尤其是爬山及上楼会感觉跟腱疼痛;慢性跟腱炎多长期且持续存在。
原因
跟腱是由连接小腿后方肌群与跟骨的带状肌腱纤维组成,张力通过肌肉收缩传递到跟腱。由于跟腱的横断面较肌肉组织小得多,故而跟腱组织负担的单位张力远高于肌肉。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反复过度牵张力导致的。
导致跟腱炎的其他原因:
- 运动前调整:身体没活动开或还没有调整好就开始运动,如打篮球、网球等需要频繁地停止、启动以及跳跃的运动,很容易发生跟腱炎。
- 鞋子不适:对于长期从事站立、行走职业的长期穿高跟鞋的人群也要特别关爱自己的跟腱,因为他们的跟腱已经出现挛缩、紧张,当改穿平底鞋时,就容易出现跟腱慢性损伤性病变。大家应注意提高小腿和踝关节处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前一定要热身,运动后也要做适当放松。另外,平时穿鞋的大小要合适,以免跟腱部的反复磨擦引发跟腱炎。当出现跟腱炎时,若患者不顾疼痛继续跑步,炎症会扩散至肌腱,引起退行性变和纤维化,产生持续性疼痛,活动时加剧。
- 锻炼过度: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当跟腱在短时间内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发生劳损、细微挫伤或撕裂,进而出现无菌性炎症。
- 扁平足:扁平的足弓会增加发生跟腱炎的风险。因在行走时,扁平足会导致跟腱承受额外的压力。
- 外伤或感染:跟腱附近受了外伤或有感染。
中医治疗
- 针灸:取穴承山(直刺)、阿是穴(平刺)。慢性期加艾灸。
- 中药治疗:急性期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中药内服,慢性期温经通络膏药外敷。
- 疼痛明显者使用支撑垫可以抬高脚踝,以减少对跟腱的拉伸。如果病情严重,建议穿步行靴或使用拐杖,以利跟腱修复。
注意事项
- 合理安排运动量,循序渐进地增加训练强度。如果训练时感觉跟腱疼痛,应停止训练,及时查找原因。
- 运动前做好热身,训练后做好伸展放松运动,小腿肌肉不能太紧,太僵硬。尤其要做好小腿后群肌的拉伸,从而提高跟腱的柔韧性。运动要逐渐停止下来,运动后做适当的放松活动
- 加强腿部及踝关节的肌肉力量训练,让跟腱能承受更大的负荷,在日常运动中逐渐增加登山、爬楼梯项目。如果需要,可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
- 挑选合适的运动鞋,鞋底不能太硬,鞋子不能过大,后跟不能太软。也可以在鞋跟内加一层硅胶衬垫帮助减缓跟腱紧张。
- 打球的场地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
文章提供:
赵和庆 医师
资深中医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 9080/6225 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