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脱性唇炎
品尝美味也承载苦楚
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有(嘴)唇,然而都是薄嘴唇,不像人类这样,永远向外翻转。研究人类进化的专家至今弄不清它们的进化原因。正是这两片向外翻转的黏膜,赤裸裸的让它暴露在空气中,阳光、灰尘、细菌、病毒、食物中的酸甜苦辣、烫的、冷的,在舌头还没品尝之前,它就已替你品尝个遍。
所以,这上下两片薄薄的黏膜,虽品尝了人生美味,但也需承载人生许多苦楚。
像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光化性唇炎、接触性唇炎、肉芽肿性唇炎、口角炎、单纯疱疹、白塞病……等的发生,莫不与细菌、病毒、阳光、胃肠功能紊乱对唇的伤害有关。
剥脱性唇炎是以上下口唇皮肤黏膜红肿、痒疼、燥裂、脱屑为特点的一种病症。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部分是由于接触某些过敏性物质所致,另外一部分由日光照射所致,但大部分原因不明。多发生于下唇,表面污褐色痂皮及鳞屑,时常脱落而裸露出红色表面,以后又结成痂皮,反复发作不已,则口唇增厚干燥,可发生皲裂,有灼热感及疼痛。
经合理的综合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是经过治疗后仍迁延难愈的,多是由于体质因素所致。治疗期间,禁用手撕皮屑、挤水、搔抓等,否则易使唇红部位受伤,病情加重,以致留下疤痕。
剥脱性唇炎类似中医的“唇风”,文献中又称“紧唇”“潘唇”“唇疮”“唇裂”。
《诸病源候论》记载:“脾胃有热,气发于唇,则唇生疮,而重被风邪、寒湿之气搏于疮,则微肿湿烂或冷或热,乍瘥乍发,积月累年,谓之紧唇,亦名潘唇”。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与胃相表里”,故剥脱性唇炎的病因病机与脾胃功能失调息息相关。有不少患者,在吃了煎炸辛辣食物后,往往嘴唇就发生病变。
食疗方
剥脱性唇炎的患者,可建议采用“薏米赤豆粥”治疗。
组成:
薏米30克,赤小豆2克,粳米30克,白糖适量。
调制:
1.将薏米、赤小豆、粳米用水淘洗干净后,再用水分别浸泡发胀。
2.赤小豆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开,再改用文火慢慢地熬煮。
3.熬煮至赤小豆有裂口时,加入薏米和粳米(用白米亦可)继续熬煮,直至豆酥烂,粥粘稠时,加入适量白糖。
用法:
每日1-2次,每次一碗,当点心亦可。
若脾胃积热,火毒蕴结于唇部则发为唇风。治当健脾祛湿,清热解毒。本方有健脾利湿,清热养肝,行水解毒的功用。方中薏米是主药,既能补脾胃,又能清热利湿,用治此证最宜。另一要药为赤小豆,《本草纲目》说:“赤小豆,其性下行,通乎小肠,能入阴分,治有形之病。故行津液、利小便,消胀除肿。”故薏米、赤小豆共煮作粥,共奏健脾利湿,
清热解毒之效。以治唇部肿胀炎症,乃治病求本也。
在服用本方时,患者要避免或尽量减少不良因素的刺激。在寒冷、干燥、多风或 烈日的天气要涂些防护性唇膏,并戒烟酒,改掉咬唇、舔唇的习惯。
外治法:
地榆油外涂,一日2至3次。
附地榆油制作法:购地榆片20g,浸泡于200ml橄榄油中72小时后,置文火煎煮至地榆片焦黄。冷却后过滤去渣,储瓶备用即可。
文章提供:
王葆方 医师
中医博士
宝方内科针灸药房
电话:6271 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