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
英文:Monkshood
中文:五毒根、土附子、耿子、金鸦乌头(母根)– 祛风湿,散寒止痛
性味:辛、温;有大毒
附子(子根)–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性味:辛、甘,大热;有毒
乌头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中国四川所生产的乌头数量最大、品质较优,所以也被称为“川乌”。
乌头的母根在药书中称为乌头,为镇痉剂,侧根(子根)入药,则叫附子,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由于乌头的毒性强,因此有很多民间的传说。在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Heracles)将地狱三头狗带到人间,三头狗的口水洒落处生长出了诡异的绛紫色的花,这就是乌头。而在东汉末年(三国期间),关羽中了毒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中的毒也是乌头毒。
中医认为
乌头的母根在药书中称为乌头,为镇痉剂,用于风庳,风湿神经痛。临床上也用于头风痛、偏头痛和跌打损伤。
乌头的子根在药书中称为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之功效。
临床上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寒湿痹痛等。
所谓的回阳救逆,主要是运用具有温热作用的药物,以治疗阴寒内盛危重证的治法(是中医温法之一),适用于阳气极度衰疲,寒邪深入少阴的危重证候。常常用到附子加上干姜、肉桂等药物组成方剂。回阳救逆常与益气固脱法、利水法、降逆定喘法、补气、养血、生津等法配合使用。
现代医学
乌头(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采用中药血清药理研究方法,观察到口服附子粗制剂后,人体的血清有明显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加快心肌收缩速度的作用。附子也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
乌头(附子)不仅能够强心和加速心率,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还能够促进血凝、抗炎、镇痛、增强人体的耐寒力。但是它所含有的乌头碱,毒性很大,必须经由高温煎煮后,让乌头碱分解,将毒性大大减弱。
民间偏方
适用:温经止痛,用于子宫颈炎
做法:乌头30克,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状。敷在双足的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上。
适用:老年人颈椎不适
草药:乌头、胆南星、红花、白芷、没药。
做法:以上草药研为粉,加入少许的米醋,搅拌均匀,放入包中。将药包加热后,敷在颈部。每日3次,每次30分钟
适用:温阳驱风、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痛、腰痛
草药:乌头、附子、麻黄、桂芝、干姜。
做法:以上草药,加入3000毫升的水,煎煮2小时。去渣后,用于清洗患处。
民间药膳
适用:益气温阳,用于慢性肾炎导致水肿
材料:制附子10克,绿豆60克。
做法:用绿豆、附子,煮成绿豆汤。
适用:温肾逐寒、祛湿止痛
材料:鸡肉90克,附子10克,黑豆60克,大枣少许。
做法:附子,加入2000毫升的水,煎煮1小时。加入鸡肉、黑豆、大枣,再煮2-3小时,直到汤水入口没有麻辣感。
适用:温中散寒止痛,用于寒湿痢疾
材料:附子10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粳米100克。
做法:附子、生姜、甘草,捣成末。将以上药粉,加入粳米,同煮成粥。

本文资料由吴玟玟老师提供。吴老师研究草药已有30多年经验,并在印尼和马来西亚种植了各种各样草药。
吴老师地址:4 Hindhede Rd Singapore 589241
药方纯属参考,患者如欲自行用药,须遵照医生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