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周身酸痛
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天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
常见原因
- 病后体虚:平时身体虚弱,或生病之后,或先天禀赋不足,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或者体虚加上微受风邪,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职而汗出。
- 情志不调: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或愤郁恼怒,气机郁滞而化火,火热迫津外泄。
- 嗜食辛辣: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中医分类及治疗
- 肺卫不固: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楚,面色㿠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治疗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 心血不足: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治疗养血补心。归脾汤加减。
- 阴虚火旺:自汗,常有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减。
- 邪热郁蒸:蒸蒸汗出,汗粘,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小便色黄;舌苔薄黄,脉象弦数。治疗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加减。
针灸治疗
- 穴位:风门、肺俞、心俞、厥阴俞,针刺补法或艾灸,治疗肺卫不固的自汗。气血明显者加灸气海、关元;如果心血不足加脾俞、胃俞、足三里。如果内热明显大椎刺络放血。
预防调护
-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思虑过度,保持精神愉快。
- 自汗时,腠理空虚,易于感受外邪,当避风寒,以防感冒。
- 在饮食方面,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体弱怕冷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自汗者不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少食辛辣厚味如辣椒、咖喱、羊肉、牛肉等,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适当多吃清热泻火的食物,如苦瓜、黄瓜、芹菜。
- 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 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晾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 多饮水,保持体内的正常液体量。
- 出汗严重又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饮食调理
- 黄芪炖乌鸡
黄芪50g,乌鸡半只。乌鸡切块加清水,加入黄芪,隔水炖熟,调味服食。补脾益气、养阴益血,能补益肺气而固表止汗。 - 浮小麦饮
浮小麦20g,麦冬8g,红枣10g,共煎汤饮用。养心敛汗,固表实卫。能益卫养阴而止汗。 - 黄芪止汗汤
生黄芪15g,浮小麦40g,炒白术10g,防风10g,洗净后布袋装好,粳米50g洗净,加水同煮,熟后去渣取液,每日2次,每次100ml温服。能健脾益肺,固表止汗。
文章提供:
赵和庆医师
资深中医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9080/622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