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背部筋骨错缝又称胸椎后关节错缝,常有发生。胸椎后关节(关节突关节)或者肋椎后关节在人体正常的生理呼吸运动中活动范围很小,当突然的外力牵拉、体位变换不当、扭转,甚至咳嗽、打喷嚏等使后关节不能承受所分担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时,则有可能引起胸椎后关节急性错缝。发病时往往可闻及胸椎后关节在突然错位时的“咯嗤”声响,局部明显疼痛和不适,重者可引起韧带撕裂、后关节错位,有的表现为“岔气”,牵掣颈肩背作痛,且感季肋部疼痛不适、胸闷、胸部压迫堵塞感,入夜翻身困难,以及相应脊神经支配区域组织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急性外伤
胸椎的连接是比较稳定的,并且活动度较小,但其后侧小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比较薄弱,当较大的暴力伤及到胸背部时,则可发生胸椎小关节的错位或肋椎关节的损伤。如胸椎过度前屈或前屈姿势下背部突然遭受外力的打击,或突然扭转等,均可使胸椎后关节发生错位,导致关节滑膜嵌顿,肌肉、韧带等受到牵拉而反射性地引起痉挛。另外,猛力地咳嗽,喷嚏,或快速的转身,扩胸动作也会造成胸椎小关节的移位或筋伤。伤后出现胸背剧烈疼痛,痛连胸前。也有的开始症状较轻,背部板滞酸痛,有背负重物之感,以后症状逐渐加重,坐卧不宁,行走、咳嗽、喷嚏、深呼吸震动时,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常出现胆囊区、胃区、胁肋区的放射痛。

慢性劳损
此种类型无明显的伤史,由于胸椎间盘的自然退行性变化,椎间隙变窄,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松弛。患者在长期的不良或不协调的姿势下作业、工作、学习,使胸背部肌肉、韧带经常处于过度牵拉、扭转而发生慢性的积累性损伤,胸椎的内、外力平衡失调,从而导致胸椎后关节紊乱而发生疼痛。或者如伏案工作稍久,背部掣痛难忍,作挺胸后伸活动感到轻松。
检查时,受伤的胸椎及其临近部位有压痛或深压痛,压痛在棘突表面或棘间韧带处,或者在棘突旁开2-3cm处压痛明显,并可摸到患椎处有筋结或条索状物等异常改变,有的还可以发现患椎棘突高突或偏歪。患部或痛处有明显叩击痛。

  • 治疗原则:舒筋活络、解痉止痛、整复错位、滑利关节。

推拿复位治疗

  1. 推揉胸背活气血:患者俯卧、术者位于患者头侧,用掌在胸背部,从上至下(从大杼穴开始沿膀胱经向下推至肝俞穴部)推10-20遍,再用同样手法推对侧10-20遍;继用揉法、滚法在背部上下往返滚、揉1-2分钟,使背部痉挛紧张的肌肉韧带等组织放松。
  2. 弹筋拨络解痉挛:拨络法拨背部两侧的膀胱经及夹背,使软组织进一步松解。
  3. 掌按整复法:医者双手掌重叠于患处,令患者深吸气,然后慢慢呼气,在呼气时突然用力下压,当感到棘突有滑落感时,说明复位成功。
  • 针灸治疗:如果是岔气,背部压痛点不明显,可以针刺内关穴,令患者深呼吸,同时做上肢的扩胸运动,然后突然大力咳嗽,气顺痛止。
  • 中药治疗:活血化淤理气止痛,可以选用复元活血汤口服。

调护

  1. 急性期间应减少活动,疼痛厉害者需要卧床休息。
  2. 缓解期或慢性者,需要做胸背部肌肉舒缩运动,增加肌肉、韧带、关节囊等保护力量。
  3. 急性期可以做局部冷敷,减少炎性反应,缓解疼痛;缓解期或慢性者,可以做热敷,缓解肌肉痉挛。
  4. 对筋骨比较柔弱者,建议杜仲猪尾汤:根据大小用猪尾1-2条,煮开去水以去腥味,加适量葱姜,杜仲15-30克,煲汤,吃肉喝汤。
文章提供:

赵和庆 医师
资深中医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 9080/6225 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