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常说的上火)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等细菌也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口腔溃疡通常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女性经期、维生素B族吸收障碍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等均有关。从中医的角度看,情绪、睡眠、饮食欠佳都是口腔溃疡的好发因素。

 

原因

  1. 免疫功能问题: 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亢进,也可能是自身免疫功能严重的缺陷,最常见的是第二种情况;某些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感染是导致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
  2. 生活紊乱等: 过度疲劳、工作压力大、月经周期的改变,经常熬夜,睡眠不好,环境不适宜也容易造成口腔溃疡。
  3. 饮食过精: 大米表皮中含有维生素B2、微量元素锌,但大米加工者为了让大米看起来白,吃起来口感好,把大米表层去掉,造成上述营养成分的丢失,吃多了这种大米缺乏这些营养物质,容易口腔溃疡。因此医生提醒人们平时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B2和葡萄糖酸锌、铁、叶酸。
  4. 物理因素: 戴假牙、戴牙齿矫正器、嗑瓜子、龋齿破损、吃硬脆的油炸烧烤,都能带来频繁的机械摩擦,不断刺激伤口。

 

中医辨证论治

  1. 脾胃积热: 口舌多处糜烂生疮,疮面红肿,灼热疼痛,甚则口臭牙龈肿痛,伴口渴多饮,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泻火,荡涤胃热,调胃承气汤加减。
  2. 心火上炎: 溃疡的位置表面覆盖了一层黄苔中间部位凹陷,口臭热痛,患者还会出现心烦气躁的情况,小便也变得赤短以及便秘。治疗清热泻火,导赤散加减。
  3. 脾胃虚弱型: 多见于女性,口舌生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伴神疲乏力,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补中益气,健脾化湿,补中益气汤加减。
  4. 虚火上炎: 溃疡反反复复不断的发作,导致患者疼痛不堪。患者的溃疡表面出现了一层白苔,四周稍稍的突出而中间则是凹陷,患者表现为气短乏力,脸颊位置出现红色,同时还伴随有口干不渴以及小便赤短的情况。治疗养阴生津以及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加减。

 

调护

  1. 注意口腔卫生: 平时除了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外,还可以用一些浓度较低的盐开水含漱,以达到一定的杀菌抑菌效果。
  2. 保持情绪平和: 心火多与忧思过度,或是情绪易怒有关,要控制情绪,少发脾气,凡事多冷静,淡定一些,避免着急上火,引发口腔溃疡。
  3. 注意膳食营养: 多吃一些富含B族维生素,尤其是B1、B2的食物,如绿色蔬菜、糙米、番茄等等。像辣椒、蒜等辛辣的食物则要忌食,以免刺激溃疡加重。饮食在制作上要注意绵软一些,若是太硬,一是难以消化,二是对口腔黏膜的摩擦也会加剧。
  4. 保持充足睡眠: 养成早睡的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熬夜的话是很容易导致上火出现口腔溃疡的。
  5. 饮食清淡: 不吃辛辣、太咸的食物,同时禁烟酒。可多吃绿色蔬菜、水果,多吃一点清凉食物如苦瓜、黄瓜、西瓜。

 

文章提供:

赵和庆 医师
资深中医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 9080/6225 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