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书锦: 妈妈这两年常埋怨身上这里痛那里痛,我们带她看医生吃药打针,情况只是好几天,她又给疼痛折磨得呱呱叫。她显得越来越懒散,走路好像也越来越辛苦。我们做子女的该怎么办?

老人最常遇上的疼痛是膝盖痛和腰背痛。当然,比起癌症这样的疾病,这类病痛算不上什么。不过,如果疼痛持续,比如膝盖痛,对于许多老人来说,最终却会导致失去独立生活能力。膝盖痛的人,会少活动,不再那么经常出门,而情愿坐在家里看电视。

这样的情形就会造成恶性循环,老人越不活动,身体功能就丧失得越快,疼痛更是加剧。时日一久,他们的生活便不能自理,事事要靠别人帮助,与亲友也少来往甚至断了联系。简而言之,一个人有了慢性疼痛,少活动,少与人交往,就会降低生活素质,显得孤苦伶仃,甚至因此患上抑郁症。

少与人交往易患疼痛

2009年,针对本地3130名60岁以上男女进行的调查显示:独居、少与人交往的老人,过了一段时间就会逐渐患上慢性疼痛。反之,住在人多的家庭、而且热心参与社交活动的老人,便较少患上慢性疼痛。即使有病痛,两年内也不容易恶化。

研究没解释,获得社交支持与慢性疼痛的发生与演变过程的关系,不过医学上却晓得,社会心理学因素如焦虑症和抑郁症是与持续疼痛的发生有关连。

保持良好社会联系的老人,能得到比较多的关心与协助,心情常保持轻松愉快,便比较能应付压力和导致疼痛的疾病,也比较容易克服疼痛造成的不适。

调查也发现,老人家面对的主要两种疼痛是腰背痛和膝盖骨关节炎。

有多达13%的参与调查者,患有中等至严重程度的慢性疼痛,28%患有轻度疼痛。最多人发生疼痛的部位,依次是:脚痛29%,腰背痛19%。年纪越大、少受教育、患抑郁症的老人,他们患多种疾病以至残疾的原因,是和慢性疼痛息息相关的。

多关心老人健康

家人要了解和关心老一辈的健康问题是很重要的。根据政府数据,2015年6月的65岁人口统计是46万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2%,估计这个人口群到了2030年会跃增至90万人。与此同时,由于小家庭增加,单身人口增加,新加坡的老人家庭也会迅速增加。

从社会角度来分析,老人的医药负担在未来15年里的总额将多达660亿新元,是亚太国家的前列。

政府政策要促使家庭关系更紧密,便能更好地处理老人面对的疼痛问题。这些措施包括建造更大面积的组屋,方便延伸的家庭也能住在一起;鼓励家庭成员住得靠近些,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联络所也应多为老人主办活动,方便邻里老人之间建立互动关系,使他们的退休生活有更多同辈人参与。我们希望老人生活愉快,而不是低素质的长寿。

主答:梁盈盈医生
风湿病与免疫学部高级顾问
新加坡中央医院

记录:邹文学
(本文取材自新保集团杜克-国大学术医学中心出版的Singapore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