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出现疼痛麻木,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神经疼痛麻木,其实还有一种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也会出现患肢疼痛或有麻木。血栓性脉管炎病变多数发生在四肢血管,尤其是下肢为常见。病理改变首先是血管内膜增厚,随后有血栓形成,以致最后血管完全阻塞,主要表现为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出现红紫、麻木、冷痛症状,后期会出现溃烂甚至坏死而截肢(趾)。

常见病因

  1. 吸烟:吸烟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
  2. 寒冷、潮湿、外伤:这些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闭塞。
  3. 感染、营养不良: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缺乏可能与本病有关。
  4. 激素紊乱:特别是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可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并有可能使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本病。
  5. 遗传:血栓性脉管炎患者中1-5%有家族病史。
  6. 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紊乱,可使血管容易处于痉挛状态。长期血管痉挛可使管壁受损、肥厚,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
  7.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患者的血管,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8. 继发于其他疾病: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常伴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常为大、中动脉受累,病程发展快。

临床表现
一.局部缺血期:

  • 间歇性跛行:患肢发凉,麻木或足底发紧感。当行走一定距离时,小腿或足底出现抽痛或胀痛,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间歇性跛行症状加重。
  • 游走性血栓静脉炎:患肢浅静脉呈红色条索,数周后可消退。一段时间后又可在不同或同一部位出现,伴有疼痛和触痛。
  • 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二.营养障碍期:

  • 静息痛:休息状态患肢仍疼痛不可忍耐,尤以夜间为甚,疼痛呻吟不止,彻夜不眠。
  • 肢体营养障碍:皮肤干燥变薄,汗毛脱落,小腿肌肉萎缩,皮肤发冷,肤色苍白或潮红,动脉搏动消失。

三.组织坏死期:

  • 具有以上症状。
  • 肢端发生溃疡或坏疽:初期为干性坏疽,常先在一个或两个趾端或趾甲旁出现干枯发黑,逐渐累及整个足趾,脱落后常形成难愈的溃疡。如继发感染,干性坏疽可转为湿性坏疽。

注意事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应该尽早积极治疗,防止肢体溃疡坏死。
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避免寒冷刺激:
    穿着宽大舒适的鞋袜,避免因局部磨擦、挤压而引起外伤。冷气注意腿(足趾)保暖。经常修剪趾(指)甲,去除积于趾间的污垢。
  2. 足部运动练习:
    平躺,患肢抬高45度,维持1-2分钟后将足垂下,背屈、背伸运动,足趾做上、下运动,每次运动10次,休息2分钟。如此反复运动,每日次数不限。除有严重组织坏死、剧烈疼痛的病人外,均应下床活动,以不感疲劳为宜。
  3. 饮食:
    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进瘦肉、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可选用一些温性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有利于温通经络。还可选食山楂、马兰头、柿、油菜、芹菜等扩张血管的食品,和绿豆、海带、淡菜、荞麦面等能软化血管的食品。忌食生冷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必须戒烟。
  4. 中药泡脚:
    益母草、当归、艾叶、苏木、泽兰、伸筋草等温经活血通络的中药,因有时感觉障碍或麻木,特别小心,防止烫伤。
  5. 保持心情愉快,情绪乐观,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避免精神刺激和忧愁思虑。
文章提供:

赵和庆资深中医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9080/622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