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天洗手
30次?
你有没有常洗手的习惯?因为担心手肮脏、沾上病菌,就开水龙头洗手,还常洗到手红肿,而且每天平均洗手二三十次。或者你每次洗澡都要花上一个小时,直到家里人催了又催才肯出来。
著名心理健康医生杨新发指出,这些便是临床上较常看到的强迫症症状。
他指出的其他症状,还包括关了门关了窗,还常跑出跑进,担心门和窗没关好;坐在车里,老是数已越过多少辆车子,经过多少根灯柱。
早治疗早康复
杨新发医生说,强迫症属于焦虑症的一种,患病人数可能占人口1%至2%,患者多数是10多20岁的青少年。
他说:“强迫症的主要症状是挥之不去的强迫性念头,与控制不住的强迫行为,而且这些念头和行为都是无谓及没有意义的。”
他指出,严重的病情,会影响生活作息,人际关系、学习与工作效率。
他强调,患强迫症早诊断早治疗,便能早康复。如果不及时纠正强迫性的念头和行为,病人的情绪会经常处于焦虑、苦恼和抑郁的状态。
年轻人患病率升高
杨医生说,强迫症原本不算是普遍发生的心理疾病,不过,随着现代生活步伐加快,竞争激烈,人们承受的压力日增,近来的医学统计数据显示,患上强迫症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医学统计显示,三分二病人在25岁之前就显露症状。开始只以为是洁癖怕脏。杨医生解释,强迫症患者可不是一般的爱干净男女,他们会因为不断洗手,误了上课或者上班时间,约会常迟到,以至朋友们外出都故意不约他。这样,就严重影响了生活,也影响了与家人、朋友及同事的关系。
他透露,有个年轻人是在出现这类强迫性行为的十年后才来求医,这便大大增加医治的难度。
“强迫症与许多其他疾病一样,病仍需要从浅中医,早治疗,疗效快,容易痊愈。”
病因复杂
杨新发医生说,导致强迫症发生的原因很复杂,医学上也还没有定论。
“目前的认识是,强迫症与患者原本的性格有关,也与患者所处的环境因素存在一定联系。”
他补充说,医学上也认为强迫症具有遗传因素,与大脑神经传递物质的分泌息息相关。
杨医生进一步分析说,那些性格趋向完美主义,过分谨小慎微,责任感过强,做事异常认真,特别讲究工作条理须井井有序者,很容易表现为生活上的强迫性念头和行为。
“另一方面,他们的思想和做事方法,很容易让人感觉固执古板,缺少灵活性,多疑,多虑,对人对事都缺少安全感。”
不过,杨医生强调,并不是所有具有强迫性性格的人,都会患上强迫症。
他解析,临床上发现,很多因为性格倾向演变成患上强迫症的男女,生活上都曾遇上困难和挫折。
“他们的遭遇要比一般人不顺利,家庭与婚姻不如意,考试落榜,生意失败,或者发生严重意外事故导致身体残伤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他们情绪紧张不安,神情沮丧。”
强迫症的治疗
杨新发医生说,强迫症的治疗可以多管齐下:
1.心理治疗
先找出致病原因,了解造成强迫症的各种心理因素,医生便可以协助消除患者的精神压力,减轻他们的焦虑情绪。医生也能教导病人放松身心的方法,包括肌肉的放松。
2.增强心理素质
鼓励病人多参加健康的文娱活动,多交朋友,多支援义务工作,使他们的生活更忙碌,病人就自然会转移注意力,缓和进行强迫性行为的意念。
3.接受行为治疗
主要是给病人介绍行为治疗中的思维阻断法,目的在终止强迫症意念的产生。此外,病人也应学习“暴露反应预防”。后者是在心理治疗师指导下,逐步面对可能引发强迫症症状发生的各种情境,从而使得患者对这些情境产生“免疫”效应。以后,病人发生强迫性念头和行为的概率就减少了。
4.药物治疗
强迫症的发生与脑内分泌物质失去平衡有关,其中包括出现血清素功能紊乱。临床上,可以使用第一代抗抑郁症药物来调整大脑传递物质的平衡,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再配合抗焦虑药,经过一段时间,对改善强迫症症状会有一定功效。
5.劳逸结合
养成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做好自我调整,适度释放压力,保持良好心情。
6.定时复诊
定时复诊与服药,有助杜绝症状复发。
知多一点点
强迫症与恐惧症的区别
强迫症与恐惧症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不过,却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疾病。
1.对象不同
强迫症所恐惧的对象是自己主观臆想的内容,这些主观臆想可以由外界客体和处境所引发;恐惧症所恐惧的对象,就直接是外界的客体或处境。如一个怕狗的动物恐惧症患者,所恐惧的是真实的狗;如果是一个怕狗的强迫症患者,恐惧的是被传染上狂犬病,这个“狂犬病”不是当下的真实情况而是头脑里主观臆想的产物。
再如单纯的恐高症属于恐惧症,这时恐惧的对象“高”是客观的处境;强迫症中的恐高,恐惧的对象不是“高”本身,而是怕自己跳下去,这个“跳下去”是头脑里主观臆想的。
2.行为反应不同
恐惧症主要的行为反应是逃避行为,并且在逃避之后恐惧反应会消失,不会伴有强迫行为;强迫症在逃避后恐惧反应不会消失,并伴有强迫行为。
如怕狗的恐惧症在逃避狗之后,恐惧会消失,也不会有其他强迫行为;而怕狗的强迫症在逃避狗之后恐惧不会消失,可能会伴有反复检查身体是否有伤口,或反复回忆刚才离狗有多远,是否和狗有接触等强迫行为。
如果患者对客体的恐怖性体验具强迫的性质,即反复出现难以抗拒的恐惧,同时采取强迫行为以缓解焦虑,这时,这种强迫症状的内容以病理性恐怖为主,有医生会用强迫恐惧症,或强迫障碍作出诊断。
杨新发医生
心理健康专家
百利宫医药中心
text: 邹文学 photo: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