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痛风最重要的生化指标是高尿酸血症。初次发作大多在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反复发作可在踝关节、膝关节,甚至手指等。中医认为湿热互结,下注关节发为痛风,反复发作,流注多处,或在关节,或在皮下,或在肾脏等。

原因

  1. 原发性痛风:尿酸生成过多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中占10%。其原因主要是嘌呤代谢酶缺陷,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和磷酸核糖焦磷酸盐(PRPP)合成酶活性亢进。原发性肾脏尿酸排泄减少约占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90%,具体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
  2. 继发性痛风: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在肿瘤的放化疗后、肾脏疾病等。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烟酸等,可竞争性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另外,肾移植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免疫抑制剂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有关。

 

治疗

  1. 一般治疗:进低嘌呤低能量饮食,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穿舒适鞋,防止关节损伤,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等。防治伴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冷敷,疼痛缓解72小时后方可恢复活动。尽早治疗,防止迁延不愈。应及早、足量使用以下药物,见效后逐渐减停。常用消炎止痛药或激素等。
  3. 间歇期和慢性期:长期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防止痛风发作或溶解痛风石。可用:抑制尿酸生成药、促尿酸排泄药、碱性药物。
  4. 中药治疗:清热利湿八正散合四妙丸口服。

 

饮食注意事项:

首先要限制饮食中嘌呤含量,以减少体内尿酸的产生,从而减轻痛风症状。 根据食物中嘌呤含量高低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高嘌呤食物,包括各种动物内脏:如肝、脑、腰、心;部分海产品:如沙丁鱼、凤尾鱼、虾、蟹、贝类、浓肉汁、肉汤、熏卤制品,鸡精、菌类、菇类、芦荀类。痛风病人应该尽量避免吃这类食物。

第二类:中等嘌呤食物: 包括猪肉、牛肉、羊肉,鸡、鸭、淡水鱼;大豆、豆制品、豆芽;菜花、菠菜、青豆、麦片等。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期,也不宜食用这类食物,在慢性期可适量选用,但每天吃这类食物不宜超过100-150克。

第三类:嘌呤很低的食物: 各种蛋类、精米面及米面制品;多种蔬菜,如白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瓜、南瓜、萝卜芋头、土豆等;各种水果、糖及糖果。各种鲜奶及奶制品,汽水等饮料。 一般此类食物无需严格限量,可以适量食用。

 

除控制以上含嘌呤高的食物外,痛风病人还要注意:

  1. 控制体重,肥胖患者要通过饮食减肥,但要逐步进行,以免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2. 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每天饮水应有2~3升,可适当饮饮料,但不宜饮酒精性饮料。
  3. 多吃碱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因为痛风病人往往合并尿酸结石,这种结石又是偏酸性,多吃碱性食物可使尿液偏向碱性,利于结石溶解,防止它再生。碱性食物包括有:蔬菜、水果、牛奶、蛋清。酸性食物有:李、梅、草莓、米、面等淀粉类食品,鱼类,肉类食品。
  4. 控制脂肪摄入量,少吃火腿、各种肥肉、烧鸭鹅肉、奶油、奶酪等含脂肪高的食物以及煎炸食物。
  5. 少吃辛辣刺激性调味品。

 

文章提供:


赵和庆副教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9080/622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