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长寿与免疫力的强弱呈正相关!”相信对这个结论,没有几个人不点头的。因此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免疫力”的话题素来为民众瞩目的焦点。当胆固醇被视为造成心脑血管病的”元凶”,吃甜食与糖尿病画上等号的时候,一直信奉”三分治、七分养”的人们感到纠结了,要美味还是要健康?素食好还是荤食好?有机蔬菜与免疫力、转基因食品与免疫力⋯⋯

知识爆炸的年代,普罗大众已经被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了,人们发愁的不是如何去获取信息,倒是发愁如何面对它们,从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今天我并不想在这里向你们介绍这个”芝”、那个”草”的,只想跟大家聊一聊饮食调理中的几个紧要的原则问题。

一、”爱护肠胃,减少伤害”的原则——免疫力不减分!

饮食在肠道里完成消化、分解和吸收的过程,在中医理论中,肠道隶属于脾胃系统。而中医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功能涵盖了现代医学中的消化、神经和免疫三大系统。肠胃功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免疫力的强弱。因此呵护肠胃,尽量不做伤害它的事,让它不过劳,也就等于保护了你的免疫系统。约法三章,对于任何会引发肠胃不适的食物都要敬而远之(烟酒、容易过敏的食物、过度辛辣刺激的食物、发霉变质的食物、醃製或燻烤的食物等等)。另外,对于种种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餐不定时,不吃早餐、晚餐过迟或过饱、过食生冷⋯⋯

二、平衡饮食,”荤素搭配,适量而止”的原则——增强免疫力!

我在日常看诊中常常与病人谈及有关素食的话题、也会一起争论甜食、胆固醇、油盐酱醋茶的功过是非。或许是被大众传媒连篇累牍的报道、调研给洗了脑,绝大多数的病人和他们的家人早已把糖、盐、动物油和荤肉类视为能导致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和癌症的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而对素食效益和某些被夸大宣传的功能性食物则往往趋之若鹜、极力追捧,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诚然,物质供应的极大丰富在让我们满足和安逸的同时,也带来了三高的”富贵病”,然而矫枉过正的措施未必就能提升你免疫力,给你带来健康保证。如过少地摄取含有胆固醇的荤油和动物蛋白,则有可能增加你在罹患贫血、老年痴呆、甚至是癌症的风险。在过度强调”低盐、低糖、低脂”的今天,我们是不是忽视了食物的多样化和膳食结构的平衡,对机体免疫力的重大影响了呢?这是个值得反思的问题。

“人身乃一小天地也”,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中小学的科学科目教育告诉我们,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和种群间的相对平衡状态维持着整个系统的健康发展。同理,我们摄取的食物的多样化和各类营养素比例之间的动态平衡,多于维持人体的内环境稳定,保证健康意义重大。这里暂不去一一表述各类营养素对构筑人体的贡献,仅举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系统为例,2016年4月29日最新发表在《科学》杂志的两篇文章在研究了美欧近4000人的肠道菌群样本后,发现人体肠道中至少有664种不同的非致病细菌;菌群的多样化可因为某种固定的饮食习惯而减少,严重者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问题的重要性在于:据研究,人类的免疫力80%存在于肠道。(这也给俗语”民以食为天”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顺便提一句,在人们印象中”养生和调理身体”总喜欢选择中医药,有学者认为这与中草药对肠道免疫力的调解密切相关。

想要肠道菌多样化,提升你的免疫力吗?诀窍就是懂得”荤素搭配,适量而止”,只要数量在适度的范围内,人体系统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记住”平衡”二字,远比记住”不吃什么”或”多吃什么”来得重要!

三、个体化饮食调理的原则——私人订制使你的免疫系统更完美

就像种地须得因地制宜、置装要量体裁衣一样,饮食的调理也要讲究因人而异。

传统中医认为:
即便是正常人,本身也存在不同的体质偏差,比如相对于女性来讲,男人阳气旺盛;小儿为”纯阳之体”,老年人(男子八八/女子七七之后)阴精和阳气均随着年龄的递增而日渐衰退;”肥人多痰,瘦人多火”⋯⋯

各种疾病人群还有着各自的特异性,例如心脑血管病人多见气郁、血瘀、痰湿壅盛的体质特点,糖尿病人的阴阳俱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肝肾亏虚、肝病和哮喘患者的中气不足⋯⋯

如果您不理会上述的种种差异,不辨别个体的特点,只跟着各色广告宣传走,把XX米、XX草、抑或是XX油、XX菰一股脑儿地装进肚子裡,其结果恐怕不是增强了您的免疫力,反倒给自己招惹来诸如上火、消化不良、虚不受补的麻烦了!
啰嗦了这么久,很抱歉没提供什么”免疫明星”食物,让大家有眼睛发亮的感觉。不过个人以为,如果您能了解、并在生活中时有意识地运用今天我们谈到的几条饮食调理原则,身体的免疫力状况一定会大有改观的。


吴晓秀 中医师
北京同仁堂(新加坡)科艺私人有限公司
Tel:62239513/62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