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的中医治疗
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病因病机
- 慢性劳损:主要由于腰部肌肉疲劳过度,如长时间的弯腰工作,或由于习惯性姿势不良,或由于长时间处于某一固定体位,致使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牵拉,使肌肉内的压力增加,血供受阻,这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得不到补充,产生大量乳酸,加之代谢产物得不到及时清除,积聚过多,而引起炎症、粘连。如此反复,日久即可导致组织变性,增厚及挛缩,并刺激相应的神经而引起慢性腰痛。
- 急性腰肌劳损未正确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反复多次损伤,致使受伤的腰肌筋膜不能完全修复。局部存在慢性无菌性炎症,微循环障碍,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症状;加之受损的肌纤维变性或疤痕化,也可刺激或压迫神经末梢而引起慢性腰痛。
- 先天性畸形:如隐性骶椎裂使部分肌肉和韧带失去附着点,从而减弱了腰骶关节的稳定性;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两侧腰椎间小关节不对称使两侧腰骶肌运动不一致,造成部分腰背肌代偿性劳损。
- 风寒湿邪侵袭:可妨碍局部气血运行,促使和加速腰骶肌肉、筋膜和韧带紧张痉挛而变性,从而引起慢性腰痛。
临床表现
- 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
- 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
- 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
- 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
- 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 X线检查:多无异常,少数或可有骨质增生或脊柱畸形。
中医治疗
中药内服:肾虚者以补肾活血汤或知柏地黄丸;气滞血瘀者以地龙散或桃红四物汤加减;风寒湿痹者以独活寄生汤加减。
针灸治疗: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次髎、委中等,针刺后可在腰部穴加拔火罐,以散瘀温经止痛。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推拿治疗:按揉、点压、弹拨、拍击、扳法等直至皮肤红润,肌肉松弛。
预防
- 防止潮湿,寒冷受凉: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或地板。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更不要马上吹冷气。
- 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 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 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在僵坐一小时后要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 防止过劳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 使用硬板软垫床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一张10厘米厚的软垫。
- 注意减肥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为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如游泳、飞燕点水、仰卧架桥等增加腰背肌力量。
- 药膳:对腰部肌肉薄弱者,选用杜仲、熟地黄、淮牛膝等煲猪尾汤或排骨汤口服。
文章提供:
赵和庆副教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9080/622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