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
血管内含胆固醇过多,是许多人患上心脏病和中风的原因。但是,许多人对胆固醇的认识仍然一知半解,我们因此特邀新加坡中央医院内分泌学顾问医生陈鸿樟,详细分析胆固醇相关问题给读者参考。 text: 邹文学 photo: istock

什么是胆固醇?
胆固醇含量多少才算高?

胆固醇是一种蜡状的油脂性物质,存在于细胞膜,是胆酸和类固醇激素的前体。它是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能影响许多身体功能,如细胞合成及制造类固醇激素。

胆固醇不会溶解,会附在蛋白质上由血液输送。蛋白质与胆固醇的合体称为脂蛋白。在进行标准验血时,便能发现由不同脂蛋白输送的胆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输送的胆固醇称为“坏”胆固醇,它们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反之,由高密度脂蛋白输送的胆固醇称为“好”胆固醇,能把沉积在动脉里的胆固醇输送到肝脏处理,防止心血管病发生。

一般来说,胆固醇总量超过6.2 mmol/L(毫摩尔/升),即240毫克/100毫升,就算含量高。理想的含量是少过5.2 mmol/L(少于200);处于边缘的略高含量介于5.2至6.1mmol/L(200至239)。

低密度脂蛋白超过4.1mmol/L(160毫克/100毫升)便算含量高;理想的高密度脂蛋白应超过1 mmol/L。
(毫摩尔/升可换算成毫克/100毫升,只需乘38.67的数值;反之则除38.67。)

高胆固醇怎样影响健康?

胆固醇含量高,尤其当低密度胆固醇含量高时,便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为胆固醇含量高时就会沉积在动脉壁上,使得血管变窄和硬化,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含量高,大部分时候没有症状。不过,随着血管变窄导致血液供应器官的氧气减少时,症状就会出现:用力或劳累时,会感觉胸口痛(心绞痛);如果心脏冠状动脉突然阻塞,就会导致心脏病猝发。如果供应血液到脑部的动脉阻塞,就会引发中风。

为什么胆固醇会过多?怎样预防?

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食物,一是肝脏制造。影响每个人胆固醇含量的因素,包括环境和基因。
环境因素指的是如饮食选择和体力活动量。

基因因素会影响人体吸收、生产和除去血液内胆固醇的过程。比如低密度胆固醇受体如果出现一种罕见变异,便会引发家族性高胆固醇——患者不能从血液里自行除去低密度胆固醇。这些人很年轻就患高胆固醇症,很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令人惊讶的是,导致血液里胆固醇含量偏高的主要原因不是食物所含的胆固醇。尽管如此,假使一个人胆固醇高,他们还是应该减少进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最少要保持适量。

血液里的胆固醇含量,与所摄取的脂肪含量却是关系密切,特别是饱和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此外,反式脂肪也会升高低密度胆固醇和降低高密度胆固醇的水平,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

反式脂肪是氢化植物油的工业产品。反式脂肪已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如烘培食品、零食、人造黄油和油炸食品等。不过,随着近来卫生条例管制加强和公众意识提升后,这些食品的生产已减少使用反式脂肪。
常吃精米等碳水化合物食物、肥胖和少动的生活方式,都与血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及高密度胆固醇水平降低有关连,是出现心脏代谢不良的风险标志。

高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男女超过40岁便应定期检查血脂水平。18岁以上的男女如果具有以下风险因素,也应定期测量血脂:
> 患糖尿病
> 家族的病历里,男的小于50岁,女的小于60岁便患心血管病。
> 家人患家族性高胆固醇
> 拥有多种冠心病风险,如抽烟、高血压和肥胖。

怎样治疗?有哪些副作用?

有充分证据显示,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就能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初的治疗包括改良生活方式,如选择较健康饮食、定期运动以增加活动量。

治疗需根据病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低而个别制定。如果患者已经调整生活方式,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和/或低密度胆固醇含量还是过高,就需要考虑服药。

第一线的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的药物,是配给他汀类药物(抑制肝脏生产胆固醇)。其他种药物包括:消胆胺、依折麦布和烟酸。

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因此用药时应比较其好处与坏处。常见的控制胆固醇药物的副作用是:肌肉疼痛,进行肝脏功能检验时出现异常。如果有需要,可降低用药剂量、改配方或者换药。

受访专家:
陈鸿樟顾问医生
新加坡中央医院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