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的中医治疗与药膳
刘育成医师说,何谓高血糖?简单来说就是血糖长期超过正常水平。
“当体内缺乏足够的胰岛素时,我们身体所摄取的醣类(碳水化合物)便无法有效被利用,致使血中葡萄糖浓度过高,造成高血糖,也就是所谓的糖尿病。”
刘医师解释,糖尿病这个病名在任何中医古籍里都没有出现过,依照病症分类的话,最接近糖尿病的就属於“消渴症”了。从字面上来看,“消”代表消耗、消瘦,“渴”则是容易感到口渴,和西医所说的糖尿病症状差不多。
他指出,中医治疗糖尿病以中医药及针灸为主。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主要从滋阴润肺、和胃补肾、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面着手,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显示,这对改善症状与提高生活品质具有良好功效。 text: 邹文学 pix: istock
饮食不节,劳欲过度
拳器道总店驻诊医师刘育成,引述中医古籍《兰室密藏》的消渴门中对消渴的定义为:“血中伏火,津液不足,燥热为病。”而火又分实火与虚火,实火者邪热有余,虚火者真阴不足。所谓“邪热有余”是指因为饮食、生活作息、疾病(如高血压)、怀孕、感染、压力等外来因素影响,导致血糖呈现不稳定状态,继而发生糖尿病。
实火造成的消渴症通常属于可逆性,只要将造成的原因去除,血糖大多可回复正常;相反地,“虚火者真阴不足”则是指激素代谢、本身体质问题或不正常作息而改变身体状况,影响血糖的稳定性,例如更年期妇女较容易有血糖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刘医师补充说,消渴症的成因是“恣食肥甘,五志过极,劳欲过度”,因为喜欢吃油腻、重盐、重甜的食物,再加上生活作息过度劳累、过度纵欲、过度兴奋,使身体出现气虚、阴虚、燥热等的病征,继续放任下去,就会变成大家所熟知的糖尿病了。
对症下药,缓解不适
刘育成医师说,透过中医辩症论治,消渴症又可区分为六种不同原因所致,治疗时应对症下药:
阴虚燥热:常见症状为口干舌燥、口渴、手足心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量少、心悸、月经失调、胃部胀气和干咳等。
>对策:可服滋阴清热、凉血润燥的“玉女煎”(麦门冬、生地、牛膝等);如果伴有失眠症状,则可服用“黄莲阿胶汤”(黄莲、阿胶、蛋黄等)。
气阴两虚:临床症状为多尿、口渴、容易饥饿、疲乏等。
>对策:可服用“沙参麦冬汤”(沙参、麦冬、玉竹、甘草等),具有清养肺胃、生津润燥之功效。
肝气郁结:症状为多尿且带带甜味,主要是情绪导致,往来寒热,月经不调等。
>对策:可服“加味逍遥散”(芍药、柴胡、当归、白术、茯苓等)。
脾虚:人体处於脾虚状态时,肠胃运送的消化能力就会不足,容易有腹泻、胃口差、食欲不振等症状出现。
>对策1:伴有腹泻,主要服用有渗湿止泻作用的“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莲子等)。
>对策2:假使胃口差、食欲不振,则可服用“香砂六君子汤”(木香、砂仁、人参、白术等),具有益胃补中、理气和胃的作用。
肾虚:疲倦、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为主要症状。
>对策:临床上以“六味地黄丸”(熟地黄、茯苓、山药等)为常见治疗处方;若患者身体属寒性,四肢怕冷,夜尿增多,则多以“金匮肾气丸”(桂枝、牛膝再加上六味地黄丸药材)为处方。
阴阳两虚:多见于已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因肾病变而有蛋白尿等症状。
>对策:主要处方为“一贯煎”(枸杞、麦冬、川楝子、当归等),依照患者情形加减不同药材,如寒性体质者可增加肉桂、巴戟天,热性体质者则可添加地骨皮、知母等。
针灸舒缓并发症
刘育成医师说,中医可与西医合作,一起控制糖尿病病程的继续恶化,而针灸则能对糖尿病衍生的并发症发挥缓解的效果。
他解释,治疗糖尿病的经脉,包括肺经、膀胱经、胃经、脾经、任脉、肾经、大肠经、胆经等八条。一个疗程六次,原则上一周三次,依病况每个人达到缓解的时间长短并不相同。
“患糖尿病一段时间之后,较可能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其表现为肢端麻木、皮肤烧灼感或顽固性疼痛;针灸选穴在上肢选用足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下肢可选用三阴交、太溪、阴陵泉等穴。
“胃无力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可选穴足三里、中腕、内关、脾俞、阳陵泉、天枢、太冲、胃俞。”
辅助 定血糖药膳
刘医师指出,中医药与针灸除了可以辅助糖尿病控制之外,患者也可在家烹煮简易的药膳,可达到稳定病程的效果。
山药粥
材料:山药50至60克(鲜品100至200克)、粳米60克。
作法:山药洗净後切成片状,同粳米一起煮成粥。
山药地黄猪胰汤
材料:山药60克、干地黄30克,猪胰1具。
作法:用瓦锅加适量清水煮猪胰,再加入山药和干地黄同煎,适度加入盐与姜丝调味。
桑叶枸杞子茶
材料:桑叶30克、枸杞子10克。
作法:清水500毫升,水滚后加入桑叶、枸杞子用小火煮半小时即可饮用,建议口渴时饮用。
夏枯草茶
材料:夏枯草30克、蔓荆子15克、枸杞子10克。
作法:清水500毫升,与所有材料一起熬煮成茶,对解除眼睛干燥、酸涩感觉有帮助。
拳器道总店驻诊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