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核气是指咽喉中有异常感觉,但不影响进食为特征的病症。如梅核塞于咽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时发时止为特征的咽喉疾病。相当于西医的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称咽癔症、癔球。该病多发于壮年人,以女性居多。

常常伴见于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情志疾病。其特征为“以咽内异物感为主要症状,但不碍饮食。症状的轻重与情志的变化有关。检查咽喉各部所见均属基本正常,也可见慢性咽喉炎。”
中医认为梅核气是指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或乘脾犯胃,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凝结成痰,痰气结于咽喉引起。汉代《金匮要略》描述了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症状及治疗。

 

中医分型

1. 痰气郁结证候:
自觉咽喉有异物梗塞感,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或上下游走不定,或于某处固着不动。症状轻重变化频繁而无规律。对饮食无影响,一般在进食、工作、学习、谈笑等精神移注他处时,异物梗阻症状明显减轻乃至消失。多见于中年女性。不少患者情绪欠稳定,恐癌多疑。治则:疏肝解郁,理气化痰。主方: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加减。方药:法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生姜。若肝郁气滞较甚,可加香附、郁金、白芍、枳壳;痰多呕恶者,加橘红、瓜蒌皮、川贝;纳呆便溏加白术、陈皮、苍术、炙甘草;嗳气泛酸加旋覆花、代赭石;肝郁化火加牡丹皮、栀子、天花粉等。中成药越菊丸或丹栀逍遥丸。

2. 肝郁气滞证候:
胸胁满闷或疼痛,或乳房及少腹胀痛,善太息,暖噫频作,食纳呆滞,或咽中如物梗阻,吞吐不利,或见颈项瘿瘤,情志抑郁,腹部积聚,月经不调,甚或闭经,苔薄,脉弦。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散结。主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方药:柴胡、赤芍、川芎、枳壳、香附、陈皮、郁金、佛手、炙甘草。可加半夏、厚朴、茯苓、紫苏梗等药。中成药逍遥丸。

3. 脾虚痰聚证候:
咽喉内异物感,常觉痰多难咯。或有咳嗽痰白,肢倦,纳呆,脘腹胀满。舌胖苔白腻,脉滑。治疗: 健脾理气化痰。二陈汤加减。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15克,神曲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砂仁6克(后下)。水煎服。若痰黄舌红者,加黄芩12克、薄荷6克(后下)。心烦者,加合欢花10克、素馨花10克。中成药可服六君子丸或香砂六君丸。

 

针灸治疗

A. 毫针刺廉泉穴,针尖向上刺至舌根部,并令患者作吞咽动作,至异物感消失为止。或配合针刺天突,不留针。

B. 取合谷、内关、太冲、丰隆等穴,中等刺激,留针15—30分钟,每日1次。
生活调理:对梅核气患者要细心开导,解除其思想顾虑,增强治疗信心;同时,梅核气患者少食煎炒炙焯辛辣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或用咽喉部的导引法进行锻炼。心情愉快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压力与不顺处处存在,所以必须摆正心态,以乐观的心情面对人生。 此外,严重的梅核气患者,在进行相关的心理治疗,这样会取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饮食治疗

  • 合欢花蒸猪肝:合欢花(干品)10~12克,放碟中,加清水少许,泡浸4—6小时,再将猪肝100~150克切片,同放碟中,加食盐少许调味,隔水蒸熟,食猪肝。
  • 甘麦大枣汤:甘克草10、小麦20克、大枣5枚,加水煎汤代茶喝。适用于抑郁,默默欲哭者。
  • 葱煮柚皮:鲜柚皮1个,在炭火上将外层黄棕色烧焦,刮去表层,然后放人清水中泡浸1日,使其苦味析出。再切块加水煮,将熟时以葱两棵切碎加入,用油、盐调味,佐膳。
  • 胖大海陈皮泡水:胖大海2枚,陈皮3-5克,开水冲泡,待胖大海膨胀后,慢慢饮服。适用于慢性咽炎者。

 

文章提供:

赵和庆副教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9080/622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