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指任何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表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又称角结膜干燥症。常见之症状包括眼睛干涩、容易疲倦、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对外界刺激很敏感;有时眼睛太干,基本泪液不足,反而刺激反射性泪液分泌,而造成常常流泪;较严重者眼睛会红肿、充血、角质化、角膜上皮破皮而有丝状物黏附,这种损伤日久则可造成角结膜病变,并会影响视力。

常见病因可分以下四类:

  1. 水液层泪腺泪液分泌不足:是最常见的干眼角度原因;先天性无泪腺、老年性泪腺功能降低或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泪腺发炎、外伤、感染、自律神经失调,长期点某些眼药水或服用某些药物都会造成泪液分泌不足;长期戴隐形眼镜者。
  2. 油脂层分泌不足:由于眼睑疾病造成睑板腺功能不良。
  3. 粘蛋白层分泌不足:缺乏维生素A者、慢性结膜炎、化学性灼伤等。
  4. 泪液过度蒸发、泪膜分布不均匀:眼睑疾病造成眼睑闭合不良、眨眼次数减少、长时间停留在冷气房或户外强风燥热的环境中。“电脑干眼症”注视荧光屏时,眼睛的眨眼次数会在无形中减少,从而减少了眼内润滑剂和泪液的分泌,同时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水分蒸发过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长期如此就容易造成干眼症,严重的甚至会损伤角膜。另外,电脑荧光屏由小荧光点组成,眼睛必须不断地调整焦距,以保证视物清晰,时间过长,眼肌会过于疲劳。电脑荧光屏的电磁波、紫外线、放射线、刺眼的颜色和红外线等也会刺激眼睛。
    中医认为:肝肺肾虚,虚火上炎,或脾肺虚弱目运化失职,目失所养,或饮食不节,湿热上扰。或用眼不当或过度,发为本病。

 

中药治疗:

  1. 肺阴不足者,眼内干涩,午后及入夜明显,治疗养阴清肺,以养阴清肺汤加减。
  2. 脾肺虚弱,气机不畅,饮食不消或咳嗽痰多,治疗补气健脾,理气化痰,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3. 肝肾两虚,水不制火,干涩较重,怕光,双眼频眨,兼腰膝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以杞菊地黄丸加减。
  4. 湿热蕴积脾肺,白睛污浊不清,尿赤便溏,舌苔厚腻,治疗清肺化湿,桑白皮汤加减。
    针灸治疗:取穴—睛明、攒竹、太阳、丝竹空、合谷、光明等,每周2次,10次一疗程。

 

怎样预防干眼症

  1. 要有效地预防干眼病,最好的办法是养成多眨眼的习惯。问题出在眼睛长时间盯着一个方向看。因此避免眼睛疲劳的最好方法是适当休息,切忌长时间连续用眼。工作的姿势和距离也是很重要的,尽量保持在60cm以上距离,调整一个最适当的姿势,使得视线能保持向下约30°,这样的一个角度可以使劲部肌 肉放松,并且使眼球表面暴露于空气中的面积减到最低。
  2. 长期从事电脑操作者,为预防角膜干燥、眼干涩、视力下降、甚至出现夜盲等,电脑操作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豆制品、鱼、牛奶、核桃、青菜、大白菜、空心菜、西红柿等新鲜蔬菜水果等。每天可适当饮绿茶,因为茶叶中的脂多糖,可以改善肌体造血功能,茶叶还有防辐射损害的功能。
  3. 为了避免荧光屏反光或不清晰,电脑不应放置在窗户的对面或背面,环境照明要柔和,如果操作者身后有窗户应拉上窗帘,避免亮光直接照射到屏幕上反射出明亮的影像造成眼部的疲劳。通常情况下,每分钟眨眼少于5次会使眼睛干燥,每隔一小时至少让眼睛休息一次。
  4. 为减少眼部的干燥,可以适当在眼部点用角膜营养液。也可通过自我按摩眼部周围的穴位和皮肤肌肉,增加眼窝内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能消除大脑和眼球内过度充血,由于循环 畅通,眼内调节肌可以排除积聚的代谢产物,达到消除眼疲劳的目的。

 

文章提供:


赵和庆副教授
赵和庆中医诊所
电话:64489080/6225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