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佛士医院放射科顾问医生曼倪士(Dr. Manish)说,中风是一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破坏性的疾病,有时还会夺命,不过,在很多情形下中风还是可以治疗和治愈的疾病。

现代医学将本病主要化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都可能形成缺血性中风。缺血的部位包括颈动脉和脑血管;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则常会导致出血性中风。
曼倪士医生指出,新加坡的中风病例大多数是发生在脑血管部位的缺血性中风,不过,颈动脉血栓的中风病例近些年也有显著增加。根据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学院2012年发表的报告,缺血性中风占总病例四分三,出血性中风占四分一。

讲话突然不流利
曼倪士医生说,中风的常见征兆是一边的手脚突然没力,其他征兆包括讲话不流利,甚至讲不出话,也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有些病人却是先感觉身体一边麻痹,或者严重头晕,有的还出现视像重叠。
“有些病人是在摔倒时才发现中风,那是因为病人手脚没力或者麻痹,以致身体失去平衡的缘故。”
少部分病人发生中风时,左右边的手脚都会变得不能使劲,最严重的情形是陷入昏迷。以上征兆是脑缺血引起的中风。
“如果是脑溢血,病人会觉得头痛欲裂和呕吐,也可能出现手脚麻痹等症状和昏迷。”
他指出,中风什么时候都会发生,睡觉时也会脑缺血或者脑溢血。

须控制好三高病情
曼倪士医生说,中风绝大部分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虽然也有年轻人中风的例子。
“年纪大,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抽烟,都是导致中风容易发生的原因。”
他劝导患有上述三高症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华族男性,一定要确保控制好病情,除了定时服药,经常运动,也需定期检查身体。
他指出,患有血压高和血糖高的病人,对于血脂高的控制尤其要严格,因此,病人尤须注意饮食的调理,要少油少盐和少糖。
“随着年纪大血管自然出现的硬化现象,会因为抽烟的习惯而加速和加剧,因此抽烟者应立即戒烟。”
他解释,凡是会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因素,也可能引发中风。临床上也有所谓“小中风”,即短暂中风的病情。所谓小中风就是上述的中风征兆只出现一阵子就恢复正常,可是病人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真正严重的征兆可能随即发生。
“病人不可因为手脚已经恢复灵活就忘了这些警告的讯号。他们应该赶快看医生治疗,阻止中风发生。”

静脉注射溶解血栓
曼倪士医生说,如果中风发生,就应迅速送到医院救治。
他解释,医生在仔细检查症状,为脑部进行电脑断层扫描后,如果确定病人患的是缺血性中风,而不是脑溢血或其他病症,并且离发作时间不超过3小时,就会给患者静脉注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这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能有效溶解血栓,迅速解除中风症状。
“缺血性中风如果是在6至8小时内发生,医生可从腹股沟位置的血管,伸入导管到发生阻塞的颈动脉或者脑血管里,并使用机械方法取出血栓。”
他指出,这种取出血栓的治疗法,也有助于预防中风再次发生。
有些病人因为脑动脉或者颈动脉已经变狭窄以致中风多次复发,便可以考虑置入支架把血管撑开。不过,他指出,大部分中风病人只要服用稀释血液的药物,就能预防中风复发。如果导致脑血管阻塞的血栓体积很大,病人就需接受脑部手术。

脑血管瘤不一定破裂
曼倪士医生说,脑出血型中风也是常见的一类中风,主要导因是原本就存在的脑血管瘤破裂。
他指出,新加坡有约2%人口的脑血管,会在某个位置突然向外膨胀形成小球囊,这种血管畸形就称为脑血管瘤。
“脑血管瘤的最大风险是它会在逐渐膨胀的过程中破裂,于是便发生脑出血型中风,近两成病人会随即不治身亡。”不过,不是所有的脑血管瘤都会长大或发作成病。
他说,男女患病的比例接近,常发病年龄是40至70岁,年轻人也不少见。
“好些病人是在作脑部检查时,意外发现脑血管瘤的存在。”
曼倪士医生说,脑血管瘤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不过,更多病例却是原因不明。
“假使患者抽烟,脑血管瘤变大的危险性就大幅度增加。”他劝告大家别抽烟,并且控制好血压,以防深藏在脑里头的血管瘤破裂。
脑血管瘤多数长在大脑底部的环状血管区,靠近眼球后面,多数长在动脉,静脉少见。
曼倪士医生解释,小的脑血管瘤直径小于15毫米,大的介于15至25毫米之间,巨型的可达50毫米。
脑血管瘤的形状绝大部分是球囊状,在血管壁上向一边突出,数目往往多过一个;少部分脑血管瘤是梭形,扩张的血管看起来像橄榄核般四面突出。
“还有一种是畸形血管群,是一团动脉和静脉混杂生长成团的血管,也会形成血管瘤。”
他提醒,如果家族里有人长脑血管瘤,家人应定期作电脑断层扫描,花15分钟时间就有答案。
他补充说,假使头痛症状与以前的经验很不同,又或者出现复视现象,患者也应作脑血管瘤检查。他的临床病人超过85%有严重头痛的症状。

三种脑血管瘤疗法
曼倪士医生介绍治疗脑血管瘤的三种方法:

>血管瘤夹闭术:
脑外科医生需要打开病人的头颅找出血管瘤,然后使用金属血管瘤夹,夹闭血管瘤的颈部,把血管瘤和正常血管分隔。如果所长的脑血管瘤是梭形的血管瘤,就需移植病人自己的血管连接至正常血管,而将不正常部分的血管两端截住。
>金属线圈栓塞术:
是一项透视微创治疗,医生在病人大腿动脉上穿刺、放入导管,再伸延导管到脑血管瘤。医生接着将金属弹弓圈——电解 微弹簧圈放进囊形血管瘤中,令血液不能流入,血管瘤过后就会慢慢缩小。
>血流干扰支架放置术:
这种治疗法的程序与金属线圈栓塞术一样,只是不用线圈而用支架。支架由金属线交织而成,会令血管瘤内的血流逐渐停止,血管瘤就会萎缩以致消失。

 

受访专家:
曼倪士医生
莱佛士医院放射科顾问

text: 邹文学 pix: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