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防治黄褐斑
吴越医师
御松堂
电话:67780787
御松堂
电话:67780787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黄褐斑大小不等、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多呈蝴蝶状。它对称分布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不肿胀,无脱屑,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黄褐斑的形成通常由以下几种因素导致:
- 外界污浊的空气、电脑辐射、强烈紫外线等恶劣环境;
- 睡眠不好、皮肤不注意保养、不恰当使用化妆品;
- 女性自身的身体因素也是成因之一。女性在排卵之后及月经来潮之前的大约两星期,身体会分泌大量黄体酮。黄体酮与下令制造黑色素的激素都是脑下垂体分泌,因此在黄体酮增多时黑色素也会相应增加,女性更容易长斑;
- 传统中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多由于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或脾胃虚弱,痰湿内聚,运化失常,气血不能上荣;或肝郁气结、肝失条达,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A:中医常见的辨证分型论治
- 肝郁气滞:色深褐,或略带青蓝,呈弥漫性分布,日晒后加深,兼有情志抑郁,胸胁胀满,或少寐多梦,面部烘热,眩晕耳鸣,双目干涩,口干微苦,月经不调,或有痛经,苔褐黄,舌质夹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
- 脾虚痰湿瘀阻:色沉黄褐,状如灰尘,固着在颧部日久未洗,甚则环口黧黑,兼有肢体困怠,少气懒言,周身窜痛,纳谷不香,脘冷腹胀,胸膈痞塞不适,舌质淡红胖嫩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濡弱。常用归脾汤和二陈汤加减。
- 肾阴虚:斑色深暗,兼见头昏目眩,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经水稀少,月经量少,月经先期,目涩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补肾养血,填精益髓。方药为六味地黄丸加减。
- 肾阳虚:斑色黑褐、灰暗,似如煤形枯黯不泽。兼有畏寒肢冷,周身皮肤干燥发痒,口淡乏味,小便频频而清,甚则不禁,或尿有余沥未尽,或大便稀溏,或腰脊空痛喜按,性欲减退,舌质淡白,苔少或薄白,脉沉迟。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B:穴位按摩举例
- 按摩风池时,用指甲端缘着力,做按掐活动,一掐一松,连掐多次。
- 按摩合谷穴,一手拇指指端放在虎口上的合谷穴处,四指弯曲,抵放在该手的手掌下,用拇指指端着力,做点按活动,一按一松,连按21次。接着,用拇指指腹揉动,连揉1分钟。
- 按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穴
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三焦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肾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按摩方法:一手拇指指端放在如上图显示穴处,四指弯曲,抵放在该手的手掌下,用拇指指端着力,做点按活动,一按一松,连按21次。
C:中医食疗:
- 牛肝化斑粥
材料:牛肝500g、菊花9g、白僵蚕9g、白芍9g、白茯苓12g、茵陈12g、生甘草3g、丝瓜30g、大米100g。
做法:把菊花、白僵蚕、白芍、白茯苓、茵陈、生甘草,洗净后放入纱布包中,牛肝洗净切碎,丝瓜洗净切碎,大米掏好。将所有的材料倒入高压锅中,加入适量水煮粥,待粥稠后捞出药包,吃肝喝粥。
食法: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个疗程10天,中间隔一周,连服3个疗程。 - 桃仁牛奶芝麻糊
材料:核桃仁30g,牛奶300ml,豆浆200ml,黑芝麻20g。
做法:先将核桃仁、黑芝麻放小磨中磨碎,与牛奶、豆浆调匀,放入锅中煮沸,再加白糖适量,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