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女士:
大肠有各种疾病,请问有什么积极的方法来加强大肠健康吗?定期洗肠有用吗?还是该多吃些什么东西?

加强大肠健康,确实有助于防止各种肠胃疾病的发生,也有利于促进整体健康。
好些人相信洗肠有助于排毒。他们认为定期洗肠,能把各种停留在肠内的有毒物质排出体外。不过,现代医学对这个做法是有保留的。
目前医学上偶尔也会给病人灌肠以便清除粪便,目的在进行相关部位器官的诊断和治疗,比如严重便秘和手术前的准备等。然而,定期灌肠显然弊大于利。

别破坏肠道的生理环境
食物残余进入大肠后,大肠细胞除了从中摄取水分,还会分解粘蛋白为单糖和短链脂肪酸以便吸收。此外,大肠会继续吸收某些营养如维生素B12等。维生素K也是在大肠制造的。如果,随意干预人体的自然排泄过程,就会影响肠道的功能和破坏肠道的生理环境。
大肠里有上千种细菌,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消化的作用,因此,常往大肠里冲洗,肯定会改变大肠状况,有如换了一个器官,因为没把握过后的大肠能否恢复原来的平衡。
大肠里的细菌其实对于促进身体健康,还可能扮演着更加积极的角色,并有助于治疗某些疾病。
目前医学界已认识到肠道要维持健康,需要有大量益生菌发挥作用。
如果肠胃不适,患者应该先看医生,在排除大肠没有发炎或生肿瘤后,便可自己服用益生菌的产品。市面上有多种益生菌产品,只是医生也无法推荐病人该服用哪一种。
服用益生菌不可过量,不过,在持续服用某种产品两三个星期后仍没有发生作用,就应该考虑换另一种产品。至于益生菌制成的胶囊,已证实对溃疡性肠炎有一定疗效。
要保护大肠健康,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很重要。
排便是一种生理自然反射动作,早上空腹时喝下一杯水,胃脏就会向肠道发出信号,于是大肠加速蠕动,直肠所储藏的粪便这时就会冲撞肛门括约肌,发出排便的需求。这个过程一般需要30分钟。
不过,很多人这时却因为要急着出门,强忍住括约肌给予的压力,这便违反了生理的自然诉求。不顺其自然,过后再来用力推挤,便容易形成痔疮和便秘。

排便习惯因人而异
不过,所谓良好的排便习惯,每个人不同,有人三天上一次厕所,有人每吃一顿就拉一次,都可算正常,没什么不妥。
食量小的人,大便的次数就会减少。如果喝水少,粪便自然较硬,就容易便秘。另一方面,有人喝足够的水,也吃足够的纤维食物,却还是常便,那是因为这些人的大肠蠕动较慢。他们应少吃纤维性食物,否则便秘更严重。
假使一个人没改变生活或者饮食习惯,在排便上却突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他就不可等闲视之,应该迅速寻找医生检查,以确保肠胃里没发生什么严重变化,否则就悔之已晚了。

主答医生:
许宝琨医生
Capstone结直肠外科中心
伊丽莎白医疗中心

更多详情刊载于5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