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患肌少症的人数约占人口的13%,在年长者当中的比率更高达30%。一项长达5年的调查发现,年长者可能在出现心脏病症状前,先患上心脏-肌少综合征。骨骼肌的质量、功能和心脏结构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连。患有肌少症的年长者,有超过20%的心脏,比起没患肌少症的要小。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的专家发现,肌少症(Sarcopenia)与心脏病的关系。这个发现可能有助于鉴定哪些年长者具有心脏病风险。
人随着岁月增长,肌肉会逐渐变得衰弱,以至患上肌少症,一种与年龄相关的肌肉减少状况。肌少症患者,常容易跌倒、走不快,许多日常活动如上楼梯都显得力不从心。

30%老人患肌少症

新加坡患肌少症的人数,约占人口的13%,在年长者当中的比率更要高达30%。
2014年,由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许素美副教授领头的一组专家,进行了一次纵向研究,以了解肌少症和心脏病的关系。
许素美副教授解释这项研究的动机:“虽然我们了解骨骼肌退化与年龄增长有关系,肌少症对心脏衰退造成的冲击却还未鉴定。”骨骼肌是附生于骨骼的肌肉,有助人体移动,占人体肌肉的大部分。
这是一项关于心脏衰老的研究,分析了300名年龄介于40至80岁的新加坡居民的健康情况。研究者为他们进行各种扫描和评估,包括超声心动图、骨骼肌测量和手握力测量等。医生能从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脏存在的问题,并判断这些心脏问题会不会产生胸痛和呼吸急促。

20%肌少症患者心脏较小

这项长5年的调查发现,骨骼肌的质量、功能和心脏结构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连。其实,患有肌少症的年长者,即使经过年龄和体型大小等因素调整后,仍有超过20%的心脏,比起没患肌少症的要小。研究小组也排除其他会导致个人失去肌肉的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免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最终,这项调查支持了他们的假说,年长者可能在出现心脏病症状前,先患上心脏-肌少综合征。
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许素美副教授解释这项调查结果:“心脏肌这个内部格式的发现,提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形成或演化,会同时发生在心脏及骨骼肌。这便提供一个机会窗口,在我们年长人口当中,在心脏病发生前,及早发现这种综合征。”她补充说,有些骨骼肌的丧失,可能转化成心脏肌的丧失–它们的发生方式可能相似,不过,还需要更多研究来证实。
眼前,许副教授指出,运动是保持骨骼肌和心脏健康的关键。年纪较大的成人,可以在日常活动里结合定期的阻力运动,因为阻力运动已知能促进肌肉生长。此外,他们应该进食更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家禽和乳制品,以避免患上肌少症。

运动能促进骨骼肌健康

许素美副教授和她的团队,正在跟进接受调查者的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心脏-肌少综合征的演变。他们也在制定预防策略,以应对心脏老化所产生的并发症。
研究已显示,运动能促进老化的骨骼肌的健康,他们进行的一项12个星期长的特别运动项目,有30人参加,以确定运动的效果–既能缓慢心脏老化,也能促进整体健康。许副教授计划在几年内发表一份研究成果的报告。
她说,她和团队也准备超越与临床医学相关的研究,进一步探讨生物标志的存在,以更好地认识心脏-肌少综合征。生物标志是存在于血液、体液和组织里的分子,能显示体内的生物演变正常与否或者疾病已经发生。许医生指出:“其中一个主要生物途径是‘发炎中’,一种慢性低程度的发炎状况。医学专家已获知这种状况存在于多个人体系统的老化过程中。”她的团队会在未来几年里,测量心脏老化年长者的这些发炎中的生物标志物。
这项心脏衰老研究,获得新加坡全国医学研究理事会、杜克-国大医学院及多个慈善机构的支援。

(本文取材自新保集团杜克-国大学术医学中心出版的《新脉动》,有兴趣的读者也可链接www.singhealth.com.sg/singaporehealth 阅读英文原文。)

受访专家:
许素美副教授
心内科高级顾问医生
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可翻阅《优1周》。
TEXT 邹文学 PHOTOS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