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动脉瘤破裂

每100个人当中,有2到3个人会有脑动脉瘤。动脉瘤体积很小,通常不会有健康问题。 但是每300人当中就有一人的动脉瘤会破裂,突然出现危急的病情。突发剧烈头痛是脑动脉破裂的主要症状。这种头痛被患者形容为“一辈子经历过最严重的头痛”,这也是提醒患者需要急诊的重要信号。

脑动脉瘤破裂是一种会危及生命的紧急病况。好不容易度过危险期的病患,一般须踏上一段充满挑战但又极其重要的康复之路。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医疗团队,在这里为读者详尽说明其症状和治疗方法。
3%人口有脑动脉瘤
每100个人当中,大约有2到3个人会有脑动脉瘤。这是一种脑动脉壁上隆起或膨胀的病况。大多数患者都不知道他们有动脉瘤,因为动脉瘤体积很小,通常不会造成任何健康问题。但是每300人当中就有一人的动脉瘤会破裂,导致原本看似健康的一个人,突然出现危急的病情。
突发剧烈头痛是脑动脉破裂的主要症状。这种头痛通常被患者形容为“一辈子经历过最严重的头痛”,这也是提醒患者要直接到急诊部就诊的一个重要信号。
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果怀疑有动脉瘤破裂,患者就必须接受电脑断层扫描 (CT),以检查是否有动脉瘤、脑出血和脑内液体积聚的情况。脑室是位于大脑中间的一个结构,会产生脑脊髓液 (cerebrospinal fluid, 简称CSF) 的透明液体,通常在大脑上方和内部流动,以保护和滋养大脑。
大多数脑动脉瘤都出现在大脑底部的动脉上。动脉瘤破裂后溢出的血液,可能在大脑和颅骨之间的空间(称蛛网膜下腔,因此这种病况便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扩散和凝结,覆盖脑组织的区域,妨碍脑脊髓液循环。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脑神经外科高级顾问医生黄友富指出:“大约有三分之一脑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在送达医院之前就已经死亡,那是因为大脑大量出血所致。不过也有一些患者因为破裂的脑动脉瘤周围形成血块,而达到暂时止血的效果。这为我们提供为患者进行抢救的契机。”
黄医生补充说:“随着液体累积,脑压增加,大脑可能遭到损害。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认哪个部位出现液体阻塞,然后在脑室中插入外引流导管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 简称EVD) 将液体排出。”
若需要插入脑室外引流导管,病患须在加护病房受到密切监测,医生接下来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治疗动脉瘤上。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介入神经放射学顾问医生萨拉瓦纳·古玛解释:“血凝块只能暂时为动脉瘤止血,我们需要对动脉瘤进行治疗,以防止它再次破裂。治疗动脉瘤主要有2种方式:通过血管内治疗或动手术。医疗团队会根据动脉瘤在大脑中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以及病人患的原有疾病等因素,判断最适合的治疗方式。”

治疗血管痉挛
病患会继续在加护病房接受监测,脑部血管每天都需进行超声波扫描,以检测可能出现的一种严重并发症–血管痉挛(vasospasm)。此病症是因病患的血炎症(之前蛛网膜下腔出血渗漏出的血液所引起),以及身体释放出让动脉收紧和变窄的物质所导致的。当血管明显收窄,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大脑就会因缺少氧气和葡萄糖而受伤。
高级超声波技师潘子群说:“有大约50%至70%的病患,会在动脉瘤破裂后出现血管痉挛的情况。受影响的患者当中,有一半会在4至14天内出现症状。我们每天会在病患头部太阳穴(靠近耳朵的位置)进行超声波扫描,以检测血流速度的变化。扫描过程没有使用辐射,所以非常安全。一般来说,血管收得越紧,血管痉挛的程度就越严重,血流速度也会越快。”
病患在加护病房接受监测期间,医护人员会给予病患预防血管痉挛的药物,为期21天。如果检测到明显的血管痉挛,则需进行额外的治疗以提高血压,从而改善大脑中的血流供应。不过对一些病患来说,这不足以治疗血管痉挛。
萨拉瓦纳医生指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将药物直接注射到变窄的血管中,以‘放松’紧缩的血管壁,让血液能够更顺畅地流通。”他解释说:“我们会通过插入病患腹股沟动脉的导管输入药物,让药物通过导管到达大脑中血管痉挛的部位。”
80%可移除脑室外引流导管
当病患病情稳定后,医疗团队将评估是否还需要使用脑室外引流导管,把多余的脑积液引流体外。
黄友富高级顾问医生解释:“在80%的病例中,脑室外引流导管可以被撤除。不过有大约20% 的病例,脑液循环和吸收仍然不佳,需要插入一个永久性分流器,将脑液引到腹部,以便在那里被身体吸收。”
一旦血管痉挛的风险过去,插入永久分流器(若有必要)后,医疗重点就会转向帮助病患康复。这是病患康复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由康复专家负责协调,其中包括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语言治疗师、营养师和/或心理学家。医疗团队由哪些专家组成,则视病患需求而定。
脑动脉瘤破裂症的患者,一开始是在急诊医院住3周,然后是6至8周的康复治疗,之后病患就可以回家休养。
回家后须继续康复治疗
病人出院后,将根据需要继续在家里和社区进行康复治疗。他们还需定期到专科门诊所,让神经外科医生、介入神经放射科医生和专科护士复查,直到病情稳定后,才可以转介到全科医生或综合诊疗所接受长期跟进治疗。

受访专家:
黄友富医生
高级顾问
萨拉瓦纳·古玛医生
顾问
潘子群
高级超声技师
供稿: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可翻阅《优1周》。 TEXT 邹文学整理 PHOTOS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