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iStock
文章提供:
张明医师
新中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电话:64592452/69085838

热疮是指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单纯疱疹。皮损为成群的水疱,有的互相融合,多在一周后痊愈,易于复发。多见于高热患者的发病过程中,如冠病、感冒、猩红热、疟疾等。好发于口唇、鼻孔周围、面颊、外阴等皮肤黏膜交界处。
病因病机为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或由肝经湿热下注,阻于阴部而成疮;或因反复发作,热邪伤津,阴虚内热所致。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发热、日晒、月经来潮、妊娠、肠胃功能障碍等常为诱发因素。

辨证施膳

Photo:iStock

1.肺胃热盛证
口唇、鼻孔周围或面颊出现群集小疱,灼热刺痒;轻度周身不适,心烦郁闷,大便干, 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推荐药膳:
马蹄清肺粥
食材:新鲜马蹄(荸荠)50克,甜杏仁10克,百合10克,麦冬10克,淡竹叶10克,粳米20克。
功效:马蹄清热消食,杏仁、百合和麦冬清热润肺,淡竹叶清解胃热。全材具有清肺胃、解热毒的功效。
制作:将杏仁、百合、麦冬和淡竹叶浸泡半小时备用,马蹄洗净去皮,大米淘洗干净。马蹄、大米和浸泡好的药材同煮,至米软熟。可加冰糖适量调味,吃马蹄,喝粥。

Photo:iStock
Photo:iStock

2.湿热下注证
疱疹发于外阴,灼热痛痒,水疱易破糜烂;可伴有发热,尿赤、尿频、尿痛;苔黄,脉数。

推荐药膳:
板蓝根苡仁绿豆泻肝汤
食材:绿豆50克,苡仁50克,板蓝根10克,紫草5克,延胡索10克。

功效:板蓝根、绿豆和紫草清热解毒;苡仁利湿消肿;延胡索理气止痛。全材具有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制作:将绿豆和苡仁洗净,其余药材用布包。全部药食材净泡半小时,大火煮开调中火,煮至绿豆软烂。加糖适量调味,吃绿豆和苡仁,喝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