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人受伤了
表演得继续!

唱歌和舞蹈等表演都有可能受伤,尤其是专业演艺人员会要求自己有最好的表现,会持续磨练自己的技术。有时候他们会不顾自己的体能与精神局限,以致蒙受与表演相关的损伤。医生促请他们及早寻求治疗,以免伤势演变成慢性病,会更难医治。
演艺人员受伤了,很多都会拖拖拉拉,最后才想要寻求治疗。
樟宜综合医院运动医学顾问医生张家嘉说:“当演艺人员来看医生时,他们担心会被劝减少或完全停止表演。对于有些演艺人员,表演是他们谋生的途径,也是他们的主要身份。”张医生也是新加坡运动与锻炼医药中心“表演艺人医学诊所”舞蹈科主任医生。这个诊所目前设在诺维娜医疗中心。
表演艺人医学诊所在2021年12月设立,专为新加坡的表演艺术工作者,提供一站式多学科包括身体与心理健康的治疗。新加坡樟宜综合医院的运动与锻炼医药中心也有类似服务。
有些演艺工作人员会认为,医生不一定了解他们所从事的表演艺术的特别需求。张家嘉医生解释:“舞蹈员是通过编舞设计的特定动作如转身和跳跃来训练的。”

医生有表演艺术背景
这便是表演艺人医学诊所能发挥桥梁作用所在–医疗团队包含了对表演艺术有特别兴趣和背景的专家。比如张家嘉医生,曾参加不同流派的舞蹈表演,至今她还是以跳舞自娱。
樟宜综合医院运动医学顾问医生林洪智,也是新加坡运动与锻炼医药中心表演艺人医学诊所器乐科主任。林医生是崭露头角的竖琴手,也会弹奏一种中国七弦琴乐器古琴。另外,樟宜综合医院耳鼻喉科高级顾问医生卢国琛副教授,则是新加坡运动与锻炼医药中心表演艺人医学诊所嗓音科主任。卢副教授也参与成立樟宜综合医院的嗓音诊所。这个诊所专门治疗和管理嗓音问题。卢副教授对于专业歌手、演员和媒体人的嗓音问题有特别研究。
多种表演都可能致伤
表演艺人医学诊所的医生所治疗的病人,包括专业及自娱的演艺圈人士。
像运动员一样,专业的演艺人员会要求自己有最好的表现,会持续磨练自己的技术。有时候他们会不顾自己的体能与精神局限,以致蒙受与表演相关的损伤。
林洪智顾问医生说,乐器手经常都会长时间练习,有时几个钟头甚至几天不断练习曲子,因此受伤是平常不过的事。
他补充说:“对于表演艺术工作者,他们的身份经常都与自己的职业关连,因此一旦不能表演,便会感到无助。”
同样的,卢副教授了解到,歌手常会嗓子受伤。长时间使用声带,以及/或者唱很高的音调和大声,会造成各种嗓子问题。
他说:“休闲表演者也会对自己的表演能力感到自豪,当他们失去这种能力时,将会是严重的打击。”

须及早治疗
表演艺术工作者受伤时,卢国琛副教授促请他们及早寻求治疗。如果拖延治疗,伤势可能演变成慢性病,会更难医治。
自诊所开设以来,前来求诊的演艺圈人士不断增加。根据2020年发布的新加坡文化统计,2015年有3万7851人以演艺为事业,2019年这个队伍增加到5万零180人。
医疗团队为了能提高公众对表演艺人医学诊所存在的认知,会定期举行网络研讨会和讲座。他们也有计划与教育部合作,在学校举行预防与治疗表演受伤的演讲。
卢国琛副教授说:“除了公众,我们也要医疗界知道我们有这个服务,他们可以转介病人来这个特设的诊所。假使提高了大家的认知和了解,相信可以为更多艺人提供全面的医疗和护理,协助他们早日痊愈。”
(本文取材自新保集团杜克-国大学术医学中心出版的《新脉动》,有兴趣的读者也可链接www.singhealth.com.sg/singaporehealth阅读英文原文。)
受访专家:
樟宜综合医院
张家嘉医生
运动医学顾问
林洪智医生
运动医学顾问
卢国琛副教授
高级顾问
耳鼻喉 (头颈部外科)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可翻阅《优1周》。
TEXT 邹文学译写 PHOTOS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