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护理
纾压与答问

失智症患者不肯洗澡或吃饭、发脾气大声嚷嚷和晚上不肯睡觉,是大多数看护者经常面对的挑战。要预防或遏制这种行为没有快速简易的妙方,不过看护者若能掌握失智症护理的3大支柱,将有助减少患者出现这些行为的频率,同时减轻看护者的压力。
照顾失智症患者对看护者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不过如果能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设定务实的期望和生活习惯,这有助让看护工作变得较轻松。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护理部高级临床专科护士蔡爱玲为我们作进一步说明讲解。
蔡爱玲女士指出,失智症患者不肯洗澡或吃饭、发脾气大声嚷嚷和晚上不肯睡觉,这些都是大多数失智症患者的看护者经常面对的挑战。要预防或遏制这种行为没有快速简易的妙方,不过看护者若能掌握失智症护理的3大支柱,并把重点放在可以控制的问题,这将有助减少患者出现这些行为的频率,同时还可减轻看护者的压力。
理解失智症
失智症导致人类的大脑出现变化,限制了患者思考、规划、记忆和交流的能力。对失智症患者来说,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沮丧的过程,而他们只能通过大声喊叫、尖叫或发脾气来表达他们的喜恶。不少患者也会对噪音敏感,而且味觉和嗅觉会产生变化,所以他们以往最喜欢的食物可能变得清淡无味,这可能导致失智症患者对食物失去兴趣,不再享受用餐的过程。这些大脑内出现的变化无法控制,但看护者可以对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进行的活动作出调整,以减少这些变化引发具挑战性行为的风险。
降低期望
看护者很多时候都记得亲人过去的模样:个性独立又具备能力,含辛茹苦地工作以维持家计/或把整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看护者可能因此难以接受亲人无法像以往那样做他们曾经擅长的事,如认路回家或记住重要的日子。看护者若能根据亲人当前的能力和喜好调整对他们的期望,这将有助减少看护者和失智症患者的挫败感。
设定日常生活规律
给失智症患者设定日常生活规律,安排一些互动性活动,有助加强失智症患者的安全感,避免他们出现躁动不安的行为,而且还可以改善他们的睡眠。看护者还能借此安排时间让自己休息和充电,避免出现倦怠现象。看护者不妨在失智症患者被诊断出患病之时,就立即为他们建立日常生活规律,这有助避免患者因病情逐步恶化而出现行为上的问题–例如拒绝洗澡和日夜颠倒,到了半夜还依然清醒和活跃。

失智症问答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护理部高级临床专科护士林丽云,则针对如何为失智症患者设计和维持日常生活规律,解答几个常见问题。
Q 我父亲每天晚上9点睡觉,不过他会在凌晨2点就醒来,然后把我叫醒,要求吃早餐。
失智症患者往往会有不正常的睡眠规律,所以如果你父亲习惯晚上9点睡觉,他很可能会在你想睡觉的时候醒来。好消息是,他已经形成了生活规律,而如果能确保他维持良好的睡眠习惯,这将有助改善他在白天的功能。你可以尝试将他的睡觉时间逐步往后推,直到他在你刚要就寝之前入睡。让他在白天积极地参与运动或认知刺激活动,如有需要也可把他白天小睡的时长限制在20分钟以内,这将有助于他在晚上睡得更好。
Q 我母亲喜欢每天早上吃完早餐后去散步,如果错过了就会很暴躁,但是我们预约复诊的时间刚好是上午9点。我该怎么办?
建议你尝试把复诊的时间改在上午晚些时候或下午的时段,这样你母亲就依然可以照常去散步。如果无法更改预约复诊的时间,那你可以尝试调整她的生活规律,提早起床以确保出门复诊前有时间出外晨运。催赶失智症患者会导致他们感到焦虑和烦躁,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出现不愿配合的行为。建议你和母亲比平时提早一到两个小时起身,计算好前往诊所复诊所需的时间,以便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日常活动。
Q 帮佣说我母亲在我上班时出现很难应付的行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你为母亲制定周末生活规律,那就请帮佣遵守这个规律,因为这将有助你母亲感到更有安全感。失智症患者有时会在感觉无聊和孤单时“发作”,所以安排一些她喜欢的活动很重要,在陪伴她的同时还能让她跟看护者有些互动,比如:
● 吃了早餐后或用餐后与帮佣一起去散步。
● 让她帮助做些家务,例如,当帮佣在做饭时,让她也留在厨房里剥洋葱或切水果、整理衣服/配对袜子。
● 每天上午和下午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你母亲喜欢的活动,例如:
– 拼图
– 制作手工
– 烹饪和烘培
– 针织和钩织
– 园艺
– 摄影
– 唱卡拉OK/弹钢琴
● 你也可以考虑安排母亲到失智症日间护理中心,让她有机会与他人社交,而且她在中心还有更多的活动选择。欲了解更多有关失智症日间护理中心的详情,请联系护联中心(AIC)。询问电话:1800 650 6060或到访护联资讯站(AIC Link)与工作人员面谈。护联资讯站地址列表可到护联中心网站上查找:http://www.aic.sg 。

受访专家
国立脑神经医学院护理部
蔡爱玲
高级临床专科护士
林丽云
高级临床专科护士
欲知更多精彩内容,可翻阅《优1周》。 TEXT 邹文学整理+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供稿 PHOTOS i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