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叫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其作用有点类似大麻。当人体运动时,内肽连同其他大脑自然分泌的化学物质,就会让人觉得精神愉快和感觉良好,从负面思想转移注意力。负面思想是导致抑郁和焦虑的根源。

大家都知道运动有益健康,这里,要指出的是:运动不只对身体也包括精神的健康都有好处。莱佛士心理辅导中心精神科顾问医生林永清,便针对运动与精神健康的关系,在这里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希望能给读者参考。

运动对心理健康的效用

● 运动能促使大脑分泌一种叫人感觉良好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其作用有点类似大麻,不过,它是自然分泌的物质(内源性大麻素)。当人体运动时,内啡肽连同其他大脑自然分泌的化学物质,就会让人觉得精神愉快和感觉良好。
● 能从负面思想转移注意力。负面思想是导致抑郁和焦虑的根源。
● 在逐渐达到运动的目标的过程里,能加强人的自信心。保持身体健壮,也有助于对自己外表产生良好感觉。
● 提供一个与其他人互动和交往的平台。运动时,即使只是一个友善的微笑或者简单的互相问候,也能让人在运动过程里感觉舒服。
● 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好过其他不健康生活方式如沉迷于酒精、纠缠于自己的感受,或者奢望抑郁和焦虑的情绪会自然消失。

开始动起来

运动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具有一定疗效的补充性治疗法,尤其对于耐药性抑郁症、单相抑郁症及创伤后压力失调症的患者有帮助。

太极和气功:太极和气功都能通过姿势的改变及温和的动作,加上精神集中、呼吸和放松,来对精神和身体产生协调作用。这类锻炼能在走路、站立或坐着时进行。

基于正念的冥想:冥想也称为静坐,没有一个统一名称,一般都认为那是一种精神训练,目的使自己静下心来,进入“超然观察”的境界。

有人作过研究,冥想对于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帮助。方法包括基于正念的干预、基于正念的训练、基于正念的减少压力、基于正念的认知治疗等。尽管这些方法各有不同,都以静下心为核心模式。

基于正念的干预是有效的,能作为补充性的抑郁症治疗法,经过一段时候,证明仍具有正面效果。它们对焦虑症的作用,也获得肯定。

需坚持定期运动

林永清顾问医生说:“常参加运动者,比起少运动者,常能产生热情和兴奋的情绪。运动除了能抵御抑郁情绪,也能协助减少压力,并促成一夜好眠。这是为什么在抑郁症治疗法里,加入病人喜欢的运动项目会对病情有帮助的缘故。”

对某些人来说,开始参加一项活动后要坚持一段时日并不容易,采取以下步骤或有帮助:
鉴定你喜欢的运动:鉴定你最喜欢的体育活动,而且是你有可能参与的。考虑并计划哪一段时间,你最有可能参加,而且能长期坚持。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有助于你不半途放弃。
制定合理和能完成的目标:从现实的角度,考虑你可能参加和逐渐进步的目标。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耐制定计划,不要好高骛远,定下不实际、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改变想法,运动不是苦差:你听过这个说法吗?运动是庆祝你的身体有能力进行某种活动,而不要视之为生命里另一个须要和必须做的事情。为什么不采取另一个视角来看,欣赏自己的身体竟然能这么做,而且经过每次的锻炼过程,身体还能做得更好。
分析阻止你运动的原因:认真想想,分辨出是哪些阻力不让你运动或保持身体活跃。比方说,假使你需要有人来鼓励,那便找一个朋友督促你,或者找一个与你一样喜欢参与相同体育活动的朋友作伴。锻炼身体,不一定要付钱加入健身俱乐部,也不需要购买昂贵的器材。如果你能找到阻力所在,你很可能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向心理健康专家求助:你可以向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咨询,应该怎样进行锻炼,选择哪一种运动项目,以便更好地配合整体的治疗计划。

知多一点点

静坐冥想

静坐冥想是一些宗教修炼中常用的方法,如坐禅、超觉静坐、祈祷、瑜珈等。中医养生气功也采纳此法。基本机制是经过一段时间获得他人指导后进行的自我催眠,能诱导出生理和心理性的放松反应,包括进入催眠性的“出神”或 “入静”状态。

训练方法

静坐冥想需要安静的环境,常用方法是:闭目,调整呼吸节奏,并相应地默念简单词汇或无意义单音,或作轻松、愉快想象,体会、暗示身体出现放松感。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从思想者转变为思想的观察者,用以自我摆脱生活中的困惑与烦扰,也可以作为心理治疗的手段。

冥想一般是连续 10分钟至2、3个小时的打坐。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确,初试者可坐在一个约8厘米高的座垫,将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么也不想,只关注呼吸。冥想时要学会用肚腹呼吸,吸气时腹部胀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经常冥想静坐能减轻生活的压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缓解精神紧张,并对呼吸道、头痛、胃痛、神经系统等的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注意事项

冥想时最好穿着松软的衫裤,因为任何紧束的服饰都会令你在冥想时感到不适。静坐时,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令自己全身放松。每放松一个部位,便幻想扔掉了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如此静坐10分钟后,身体便不会再感绷紧和压力。若能多加练习,一段时间后,便可使心灵经常处于平静状态,思维会更清晰,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静坐冥想不难学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非专业的情况下进行修炼时,在一部分人有可能诱发病理性的心理现象,俗称“走火入魔”。这种现象在人格有缺陷、对修炼效果期待过高、团伙压力较大等因素共同存在的情况下,较容易出现。

受访专家
林永清医生
精神科顾问
莱佛士心理辅导中心

TEXT 邹文学译写 PHOTOS iStock